回覆列表
-
1 # 九維空間
相關內容
- 有人說熵自然條件下一定會增加的,那麼恆星坍縮為(或者說是中子星)黑洞的時候是自然狀態嗎?這時候中子星裡面的原子高度壓縮排列,能不能算是熵的減小?
- 鐵是恆星核變最後的產物,那麼隕石裡的鐵元素是哪來的?是恆星最後爆炸產生的嗎?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樣的物質?未爆炸前的空間又是從何而來?
- “宇宙大爆炸”巨大的爆炸能量來自哪裡?
- 為什麼很多人都相信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是根據什麼?紅移現象還是燃燒的恆星?
- 宇宙大爆炸,爆炸的內容是什麼?
- 我們都是由宇宙大爆炸後的原子構成的嗎?
- 太陽系附近是否存在有可能造成超新星爆炸的恆星?是否會影響地球?又有多大影響?
- 宇宙大爆炸的那個燃點從何而來?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 恆星爆炸所產生的能量都到哪裡去了?
這個提問本身有一個錯誤,宇宙大爆炸時期原子都還沒有形成,更不要提恆星了,最早的恆星也是在宇宙大爆炸結束之後才形成的,所以正確的提法應該是“身體裡的每個原子都來自爆炸的恆星”。
當然解釋起來並不難,用以下兩條就可以:
1、首先,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第一批原子只有氫和氦,以及極少量的鋰,即元素週期表前三位的原子,原子量最小的三個。此時的宇宙裡並沒有碳、氧、氮、磷、硫、等組成生命體的主要原子,以及生命體不可或缺的鈣、鐵、鈉、鉀等微量元素的原子。
2、氫原子和氦原子隨後組成恆星產生核聚變並最終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除了氫原子和部分氦原子以外其它所有原子的來源。核聚變會一直產生到鐵原子,原子量再大的原子主要是透過超新星爆發過程(或中子星合併過程)產生的,這些原子很多會隨著超新星爆發(或中子星合併後爆發)拋射出來,連同星雲裡的氫原子等重新透過萬有引力組成新的星球。
像我們地球這種行星氫原子和氦原子含量較少,都是更重的原子,這些所以形象地說,地球這類行星是“恆星的屍塊”。我們身體所有的原子都來自地球,自然也是“屍塊上的碎屑”了。
恆星核聚變過程的發現源於核物理學家Hans Bethe等人的早期工作,並最終在1957年由Margaret Burbidge,Geoffrey Burbidge,William Fowler和Fred Hoyle四位核物理學家提出完整的恆星核聚變加超新星爆發核生成的模型,這就是著名的B2FH論文(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9 (4): 547–650)。後續的研究又發現最重的那些元素來自於中子星合併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