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康復師李振
-
2 # 麻薯母嬰
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吧!這其中跟家庭生活環境,父母的引導和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都是有關係的!大部分寶寶在1歲左右就可以簡單的交流表達,最多到2歲就可以正常交流,但也有一些小孩說話的會比較晚,原因也是不盡相同,不過就算說話比較晚,父母們也不用太著急,這時候最忌諱父母打罵孩子,打擊小孩的自信,這樣對孩子的發育是非常不好的!
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有個親戚,家裡2個女兒,其中小女兒說話就很晚,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都只能進行一些非常簡單的表達,因為父母在教育這方面也不是很懂,所以看到身邊很多小孩很小就可以流暢的說話,而自家小孩比別人家的孩子大都還表達不清楚,所以她媽媽就很著急,也會常常打罵孩子,吼她,導致小孩非常的不自信,越發的不願意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說話表達的能力也就一直都很差,一直到後來7歲左右,才能開始正常的表達,所以父母的引導和對孩子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說話晚,昨晚父母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千萬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
3 # 三遷兒立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能夠與大人正常交流的定義是什麼呢?
有研究調查,大多數孩子開始咿呀發聲是在3到4個月的時候,發的是母音和子音,到1歲的時候可以發覆音,例如“爸爸”、“媽媽”;1歲左右,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詞彙,例如“我想媽媽”、“我要吃飯”;2歲的時候,基本上就能使用簡單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了,如果2歲到兩2歲半還不能說話,那屬於是比較遲的。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只有大約10%的孩子能正確發出所有的聲母和韻母;到了6歲,這一比例大幅上升到70%,這主要表現在詞彙的數量增加、詞彙的範圍擴大和詞彙的內容豐富等方面。所以總結來看,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就可以與家長溝通,而6歲左右或之前也基本能聽懂和表達絕大多數事情了。
有的孩子開口早,人們都誇“聰明”;有的遲遲不會說話,大家都安慰說“貴人開口晚“;其實,孩子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變化,家長要細心觀察,如果孩子說話晚或者有點語義表達障礙,家長在醫生診斷後也可以從日常幫助孩子把話說好、說早!
下列方法適合所有家庭:新增日常食物裡的輔食,增加孩子口腔咀嚼能力鍛鍊口腔肌肉、多鼓勵寶寶解釋自己說的話、經常給孩子聽一些早教故事、家長經常重複一些言語,這些小方法既簡單又有效!
還有您要注意,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在工作中經常發現一些孩子不是言語表達有障礙,而是天生性格比較內向,這時候更加需要父母去引導孩子變得開朗善談才好。
-
4 # 柚子芯爸爸
首先交流這個概念不能一就而論,會說話才算交流嗎?很多時候我們是這樣認為的,但其實不是的。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對大人的言語,動作,表情等等做出反應,這個互動的過程就是一種交流,並且這對寶寶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寶寶會順暢說話的年齡是有個體差異的,但父母多一些互動交流會有助於寶寶更早的說話哦!
回覆列表
有的寶寶說話早不到一歲就能說話有的寶寶說話晚要到2歲多才可以說話,只要寶寶在2歲半之前可以說就行了不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