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山菩提樹

    三國演義的主基調是尊劉抑曹。把諸葛亮寫的半人半神。把曹操寫的奸邪白臉無頭腦,雞腸小肚殺楊修,我來說說真實的曹操:

    瞭解真實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他兒子曹丕也是很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植,才高八斗是當時最負盛名才高八斗的文學家,詩人,還有曹彰,是統兵一方,武力值超一流的大將。

    曹操軍事上才能卓越,

    曹操的軍事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從弱小到強大,一步步成為曹魏的奠基人,沒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沒有知人善用的本事是不行的。

    曹操的政治頭腦相當厲害,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對手師出無名,

    這種選擇主動正義的名義,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天子在他手裡,你攻打他,你就是反叛朝廷,在封建思想的社會裡,這種不忠是可怕的,是不得人心的,所以對手都忌憚天子,忌憚反叛的名聲。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三國時代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詩人。他躬耕於南陽,為蜀漢鞠躬盡瘁。奉獻一生。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

    他的隆中決策奠定了蜀漢的戰略基礎,協助劉備取得天下,後又輔助劉禪幾十年,功勳卓越。文學著作《出師表》言辭誠懇,感人肺腑,他七擒孟獲,穩定邊疆,鼓勵農耕,發明木牛流馬等一系列改革,卓有成效。是三國時代少有的勤奮多才有領導力的能臣干將,是一位卓越的蜀漢丞相。

    三國演義過於神話諸葛亮,誇大了劉備領導的蜀漢集團,打壓曹操為首的曹魏集團,我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劉蜀漢屬於漢天下的延續,屬於正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竊取政權,屬於竄漢,非正統】。

  • 2 # 馨悅經典

    我們拿《三國演義》與正史《三國志》做比較發現很多地方是南轅北轍。但不能否認《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話說回來,既然題材是小說,那就允許虛構人物以及故事情節來滿足作者的創作。

    回到主題,大方面說《三國演義》通篇作者受所處時代的影響,尊劉貶曹意圖明顯,也就是誇大了蜀漢,貶低了曹魏,這是大環境影響的,但最後也回到漢——三國——晉……這個歷史發展的趨勢上來。

    侷限在某人或某事件的話那誇大貶低的人物和事件就多了去了……

    比如諸葛亮,為了誇大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把草船借箭、空城計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硬加到諸葛亮的頭上來彰顯諸葛亮的智謀!

    比如為了體現關羽的忠勇,體現勇把斬華雄、誅文丑、單刀赴會等一系列事件強加!體現忠虛構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尋劉備等事件!

    再比如正史記載中的曹操不記仇,易心軟,能容人、謙虛、節儉、不貪功名……總之優點很多,但為了刻畫曹操奸雄形象,通過對殺楊修、殺華佗、殺侍衛、徵張繡等事件的刻畫…把曹操的形象刻畫成奸詐、詭變、心機、酷烈!的確是立體豐滿、深入人心。

    再者周瑜!作為東吳名將,赤壁破曹,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有不世之功,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性度恢廓、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的名將為了刻畫諸葛亮多智的需要,硬生生的把周瑜刻畫成心胸狹隘,氣量極小的齷蹉之人。對公瑾實在不公!

    ……

    還有很多誇大或貶低的人或事件,不一一列舉了!

  • 3 # 吖shi了㖏

    誇大魏吳貶低蜀,很多人肯定覺得可笑,然而,我覺得腦子有屎的就不用分析,也不用看了,從你們的結論來吧,三國演義,諸葛智神,關羽趙雲是戰神,這好像是誇大了諸葛關羽趙雲的能力,但別忘了,你們還有分析呢,即使在三國演義,曹操這些人,攆著一夥夥神,打的他們四處逃竄,到底誇大的是誰?

    再者,既然說誇大,那肯定是演義和三國志比,三國志請問戰況比演義好了麼?曹操追殺劉備,劉備也是四處逃竄,在那些大殺四方的形容詞下,劉備這邊僅有的幾位關鍵人物,還有家屬,竟然全部保全了,三國演義給這些人神力,成了這些人再神附身的情況下才保全,到底誰被吹了?原來不是羅貫中,劉備已經死了?

    再者,地盤實力,三國演義可沒有誇張,劉備值得稱道的是漢中之戰,本應該大寫特寫的,卻又成了在神附身的情況下,劉備佔了地盤,曹操分走了人口,結局和正史完全一致,tmd過程呢?我擁有了神的力量,你tm靠自己的力量打贏了,打平了擁有神力的我,到底誰被吹?

    三國志,赤壁,後面增兵不說,已經走了3w左右,加上劉備1萬多,曹操20多萬,不到1比10吧,靠長江防守,吹的天上有地下無的,就算全是周瑜一個人的功勞,有3萬打廢80w?臉皮tmd都擋住眼了?咋不說吹了?演義之前,你們易中大師常說的例子,蘇軾,把周瑜誇的跟花一樣,但你們眼珠子用完就捐了?好好問問你們大師,蘇軾眼裡,周瑜是個英才不假,但諸葛是神,周瑜根本沒得和他比,起碼在蘇軾眼裡這樣。那些拿蘇軾的話證明諸葛被吹,周瑜更強的,你們tm語文是體育老師養的狗教的?咋好意思讓別人多看書的?

    再說夷陵,勝的漂亮,然而正史是以多打少,又是誰被吹?眼瞎看不見?

    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蜀國給我的感覺是戰力第一,實力第三,魏戰力第二,實力第一,吳戰力第三,實力第二,綜合,吳戰力不如蜀。吳表面實力是蜀國的兩倍,然而看戰國,齊國夠繁榮吧?比趙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趙滅,秦基本就統一了,然而看三國,蜀國既然p用不頂,那蜀滅了,吳反攻不行,防守應該綽綽有餘吧?實際呢?

    在看吳國戰績,真不少,但幾乎都是用計,夷陵,誘敵深入,實際真的這樣嗎?劉備不傻,前面根本就是吳擋不住罷了,周大肚肚打個曹仁,打了一年,還的關羽擋住援軍,而關羽,打倆月,不僅曹仁彈盡糧絕,還滅了他一路援軍。後面水淹不說,前面可是實打實的硬仗。再拿淝水之戰對比,謝安一戰可是打殘了前秦,反觀周瑜,後續乏力啊,還不是因為東吳戰力太水?夷陵,打到劉備跟前了,不打了,回家歇著?呵呵,路上沒抓住就算了,這乘勝追擊,多少拿點東西吧?結果還是大勝而歸,不拿劉備一針一線,高風亮節啊?三國歸晉,吳國望風而靡,就算人才凋零,總不能一個人才都沒有吧?守個半年不行?換句話說,守一個月,後面就得走援軍啥的吧,結果一路打到家。這戰力,真呵呵。魏蜀掰腕子,漢中就說明了,蜀起碼在戰鬥力上甚至比魏強,但架不住魏人多。魏也許騎兵比蜀強,但騎兵去蜀國只能馬騎著人戰鬥了。

    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誇了誰?蜀國整體實力20吳國50,魏80,然而魏吳打蜀,除了記載的勝利,卻沒法達成他們想要的戰果,那麼羅貫中把蜀國20的實力寫成50的戰鬥力,到底是給誰留面子?反正,蜀國的那幾個被貶的越菜,越表現魏吳這兩夥夥越無能。

  • 4 # 沉默333

    我認為三國裡最被誇大的人就是趙雲,趙雲在三國演義裡被神話成了戰神的形象,如果我們結合正史來看的話,趙雲遠遠沒有演義裡那般英勇。

    這裡我們先從《三國演義》裡對趙雲的記載說起。

    首先趙雲第一次展神威是殺高覽救劉備,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趙雲屬於偷襲,而且高覽也並非什麼名將,所以這一次擊殺實則是沒有什麼含金量的。

    其次長阪坡之戰,七進七出看似萬夫莫當,然而整個戰役結束,趙雲也沒有斬殺過一個名將,所殺的皆是無名之輩。

    甘露寺相親只是接回劉備,並沒有過出手。

    生擒祝融夫人,一介女流,也並不能展示他有多神勇,但書中卻對趙雲大加誇讚。

    天水之戰戰姜維,那時候的姜維充其量只是一個毛頭小子,武功估計最多也就和孟獲差不了多少。雖然演義裡用了許多篇幅和藝術手法展現趙雲的英勇,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硬仗。而在《三國志》裡,陳壽對趙雲也只只有寥寥數句(以下內容貼上《三國志》)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我想並不是因為什麼政治原因而沒寫,而是趙雲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三國演義》中確實需要塑造英雄,五虎將就是一個很好的賣點。所以由此推斷真實的趙雲估計也就是一個有點武功的戰士,對劉備衷心,得到賞識,所以能謀得一些官職。真要相比的話,可能還不如山大王出身的魏延。

  • 5 # 使用者6682186341289

    《三國演義》究竟誇大了誰,貶低了誰?

    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鉅作其重要性自然毋容置疑,那麼裡面誇大了誰,我個人認為諸葛亮可能是被誇大的比較嚴重的,原因很簡單,他過度的被神話了,其中記得有幾個場景。

    而個人認為貶低了的主要是郭嘉,郭嘉的重要性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還重要,曹操前期的決策都是他做參謀,但是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寫少之又少。

  • 6 # 上策視覺

    很明顯,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三國演義》是帶著很深的個人政治偏見的。褒劉、貶曹、輕孫,這六個字由始至終貫穿了這部鉅著。

    劉備陣營中,劉備個人頂著“漢室宗親”的皇族光環,其建立的蜀漢政權不但被作者視為已土崩瓦解的漢帝國的正統延續,而且劉備本人也被美化成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謙謙君子,其手下的核心文臣武將,包括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被以杜撰的光輝事蹟來進行誇大的形象包裝,甚至到了神化的程度。直至寫到蜀漢最後的滅亡,也盡情著墨渲染劉禪的仁慈愛民和姜維的忠烈悲壯。可以說是除了天意難違,其他零毛病!

    反觀作者對曹魏集團的描寫,那就是雲泥之別了。

    曹魏集團的首領曹操被描繪成一位濫殺無辜的惡人和挾持皇帝的奸臣,是心狠手辣的亂臣賊子,其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是大多被描寫成助紂為虐之輩,或頂多是中性品德的人,沒有一個能像劉備集團的人一樣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而將曹操對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以及把老百姓從黃巾起義和董卓之亂後民不聊生的狀況下解救出來,獲得了安居樂業的政治環境,這些傑出貢獻都被作者視為透明瞭。實在貶得太厲害了!

  • 7 # 青谷9S

    諸葛亮是肯定被誇大的,火燒博望坡是劉備做的,草船借箭是孫策做的,借東風則根本就沒這回事,那是周瑜憑藉多年作戰經驗才獲勝的。

    木牛流馬也不是他發明的,而是他媳婦黃月英發明的,亮哥可沒有這個本事,他媳婦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並且動手能力超強,木牛流馬小case了。

    劉備屬於被篡改了。《三國演義》說他愛哭,但《三國志》說他是最堅定最不愛哭的領導,曹操和孫策都比他愛哭。

    張飛也是不錯的。他可不是魯莽不通情理的人,他還多才多藝,還能畫畫,而且善於畫美人(這個反差太激烈了,辣眼)。

    關羽屬於被美化了,失荊州那是早就註定的,不是大意才失去的。關羽在三國中屬於第二戰鬥序列的人,武力值算不上頂尖,比呂布差點。除了臉紅,還無用人之才,度人之量。失去荊州,那是想不失去都難啊。

    而且還跑得慢,曹操兵敗赤壁後,還去晚了,沒追上(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煽情細節)。

  • 8 # 麥子不太愛說話

    演義嘛,很多東西都是子虛烏有的,並不是刻意褒貶。作者只是寫他相信的,他願意堅持的東西。

    就三國而言,我認為曹孟德這個梟雄可能被世人誤解了,他提出來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非挾天子以令諸侯。從這點來看,他頂多算是個權臣,但畢竟能代表漢家正統。劉玄德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和根正苗紅的漢獻帝相比,誰更能代表正統,自然是一目瞭然。

    當然,正統觀念,這是從儒家思想為出發點的考量。拋除這些,成王敗寇,成功者在收穫名譽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詆譭。三國時期的那些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群普通人,曹孟德沒有那麼奸詐,劉玄德也沒有那麼敦厚,甚至關二哥也沒有那麼忠勇。但是那又怎樣,我們需要英雄們鮮明的個性特點來給這個世界樹立起一個道德標杆,這樣,那個亂世才能更有希望。

    沒有刻意的貶損,我們不是考古學家,歷史的真相可能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從那些紛亂的歷史當中,能做到理解和智慧,我覺得就好了

  • 9 # 拂心莫停手

    三國演義中,究竟誇大了誰,貶低了誰?

    首先我們來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成書條件: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意思就是這個書是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加上了坊間傳聞,還有作者本人的部分意願來寫的。

    然後在來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成書背景: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羅貫中,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最後我們在從《三國演義》所表達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來分析誇大了誰和貶低了誰。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分析我覺得就是:誇大了蜀漢陣營,貶低了曹魏陣營。

    原因如下:

    1、 從成書背景得知,元朝末年,並不是漢族人自己的王朝,根據傳統價值觀念,只有漢族王朝才是正統王朝,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把劉備以漢王朝後裔的身份出現來組建蜀漢陣營,就是為了突出正統性,然後小說中劉備是“義”的代表,是要通過正統手段取得統治權利,而不是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方式獲得。

    2、  元朝末年,烽煙四起,諸侯割據,人民生活生靈塗炭。小說中一直以“擁劉反曹”為貫穿思想,就是反應了作者對當時社會背景的厭惡,和想表達的基層人民群眾對於和平的嚮往。

    小說把劉備塑造為仁君聖主,把曹操塑造為小人奸雄,就是反應了當時社會環境下,人民對於反對暴亂,反對暴君,期望有正統血脈的人來統一國家的迫切希望。

    3、整本書的結尾並不是以曹操做皇帝而結束,結束是以晉朝成立而結束,正和“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主線,也表達了作者並不想讓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仁義禮智信”的人曹操封建的意願。

    所以覺得誇大了蜀漢而貶低了曹魏!

  • 10 # 皓月紫光

    整部三國演義中只強調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忠君愛國. 當然不能誇曹操了,只能去神話諸葛亮!諸葛亮一方有著正統的旗號,曹操則是明顯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蜀漢為正統,故為了貶低曹魏、東吳,褒揚蜀漢,把曹魏、吳國的一些文臣武將的功業移花接木到蜀漢將相身上。

    例如,眾所周知“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中的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其實是孫堅斬殺的;“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故事其實是東吳魯肅和關雲長都是單刀赴會,且會見中,在魯肅的嚴厲責問下,關雲長無言以對,魯肅的氣勢明顯佔有上風。

    著名的曹操與劉備之間發生的長阪坡之戰,其實曹操為了追擊劉備,放棄了步兵,派了自己最精銳的騎兵五千人一日一夜急行軍三百里,而劉備軍隊也有數千人,但披甲者少,且帶領十多萬自願跟隨的群眾,行軍緩慢,在當陽長板被曹操騎兵追上。但此時十多萬群眾被衝散,曹操與劉備的軍隊實際上就沒有機會正面交鋒,也被逃散的群眾衝擊得無法列陣。劉備只有帶著少數幾個人逃走。張飛斷橋阻斷曹操軍隊的追擊速度及趙雲單騎救回劉禪及甘夫人也確有其事,但不像《三國演義》那麼誇張地說趙雲七進七出在曹操百萬軍中救出阿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運動才能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