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奕天讀歷史

    根據《史記》所載,劉邦成年後,在家鄉當過泗水亭長。而《漢書》則說劉邦是泗上亭長。兩個的區別不大,“泗上”即泗水北岸的意思,應該是亭治在泗水的北岸吧。

    不管劉邦是什麼亭長,總之,他是做過秦朝亭長這麼個小官吏的。

    古代的行政區劃,還有行政級別,跟現代的大有不同,很難一一對應。我們只能根據秦朝時的等級和職責,來跟現代類似級別、職責的官階對應一下。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等人的建議,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將天下初設三十六郡,後來有所增加。郡以下設縣,縣以下設鄉。

    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由《漢書》的記載可知,西漢時承襲了秦朝的制度,鄉管轄十個亭,亭管轄十個裡。

    如果跟現代的行政區劃對照,秦朝的郡,類似於現代的省;縣,類似於現代的縣市兩級;鄉就對應於現代的鄉鎮一級;而亭則對應行政村,就是設有大隊的村;而裡則類似自然村,即村小隊。

    秦漢時,每亭設有亭長一人。當然,亭長並非光桿司令,他至少有兩名下屬。

    東漢學者應劭在集解《漢書》時說:“舊時亭有兩卒:其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按照應劭的說法,亭長手下至少有兩名吏員。

    其中,“亭父”負責來往人員接待,村組衛生監督檢查,相當於村辦公室主任或者祕書的職務。

    而“求盜”則負責轄區範圍內的盜賊緝捕,相當於村治安主任、民兵連長。但是,求盜具有執法權,類似於駐村警務室或者警務站民警。

    當然了,另外還有數名亭卒,就是負責具體工作的辦事人員。

    亭長是這些人的上級,如果簡單的說亭長類似於現代的派出所所長,肯定不合適。因為,那只是亭長的一部分職責。而且,在秦朝的鄉一級,還有一個叫做“遊徼”的小吏,專門負責巡查地方,緝捕盜賊。這個“遊檄”更像鄉鎮一級的派出所所長。

    因此,秦漢時期的亭長,行政級別上,類似於現在的村長、村委會主任一級。只是,亭長又同時肩負治安職責,具有執法權,類似於兼任了派出所下派各村的警務站(警務室)站長之職。

    簡單點說,劉邦所擔任的泗水亭長,就相當於泗水村村長,兼村警務站站長,一個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級別。在現在的正式行政級別中,還算不上“官”。

  • 2 # 暴走的派森

    要弄清楚亭長算是什麼官,得先弄清楚亭長的所管區域大小,歸屬以及職能。

    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制,鄉亭制度是作為郡縣制的補充,史書上對於鄉亭的描述極少。《漢書·百官公卿表》和《後漢書·百官志》裡面也只有簡略的描述。

    《漢書·百官公卿表》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

    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

    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後漢書·百官志》

    鄉置有秩、三老、遊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其鄉小

    者縣置嗇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三

    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

    以興善行。遊徼掌徼循,禁司奸盜。又有鄉佐,屬鄉,主民收賦稅。亭有亭長,以

    禁盜賊。本注曰: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亭長轄區 十里一亭中的裡應為道里的裡,代表亭之間的距離,因為按照秦漢的制度,若此裡為鄉里之裡,一里約百戶,換算後一鄉竟有萬戶之眾了,這是斷然不可能的。此外,從“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我們可以知道亭更是一個地域的概念,亭需要根據民之寡眾來進行一定的調節,十里一亭告訴了我們亭長轄區之大小,轄區大小標準上來說就是方十里之地(秦制)。 亭長歸屬 可是問題來了據《風俗通》雲:“國家制度,大率十里一鄉”,貌似產生了矛盾,這裡怎麼又是十里一鄉了,其實這也引出來了亭的職能,亭並不是一方行政之機構,秦朝的行政統轄關係應如下所示: 中央————郡————縣————鄉————裡 也就是說亭其實不屬於鄉統轄,亭是直接歸屬縣的,鄉亭是不同的行政系統。在《風俗通》裡的十里一鄉的裡為鄉里組織的裡,不在是道里之裡。十亭一鄉,十里一鄉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十亭一鄉指在鄉里由於行政而劃分的十個亭部,這是為國家的監察機構服務的,監察鄉內的裡,十里一鄉則是指鄉這個機構包含了多少居民點。所以這麼看來亭與裡(鄉里的裡而非道里的裡)是並存的,亭包含了一個裡。亭長是直接歸屬縣的,算得上是縣吏。 亭長職能 書有云:“亭有亭長,以禁盜賊”,說明其主抓治安;《論衡》卷五《感虛》言:“星之在天也,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廨也。”,說明其兼有郵政工作。

    所以總上來看劉邦放在現在劉邦就是鄉鎮派出所所長兼郵局局長兼鄉鎮派出監察辦公室主任

  • 3 # 朕驚歷史

    秦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疆域比以往更遼闊。中央為了有效地管理全國,把天下分為36郡(後增為44個),在地方設立郡縣,郡的最高長官是郡守,縣為縣令或縣長。

    由於行政級別多會使中央處理政務負擔太重,特別是王朝最高領導者皇帝,一天需要處理成噸的政務,中央便不再設定縣以下的行政單位,縣成為秦朝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國家的權力到縣為止,中央不再染指縣以下的事務,這就是古代的“皇權不下縣”。

    秦朝在縣的基礎上增設鄉,鄉設遊徼、三老和嗇夫,他們由當地地方政府任命,鄉的事務由他們管理,代表國家履行治安、徵稅、司法等職責,並由縣一級的官員對其進行管理。其中三老又管理各亭,亭設亭長。

    根據亭長的職位和職責,他們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管理著周圍十里的鄉村的治安和秩序,保衛職責內幾個鄉村的安全,同時避免有人做出違反國家安全的事。

    劉邦曾經擔任過秦朝的泗水亭的亭長,幫著大秦做緝拿盜匪、攤派徭役、徵收賦稅的事,雖然不在國家編制體制內,但也是國家一名基層公務員,領著國家的金飯碗。他和蕭何一起去陳郡彙報工作時,遇到秦始皇巡遊,看到秦始皇的隊伍旌旗展展,武士林立,氣派恢巨集,不禁感嘆到“大丈夫生當如此”!後來他以小小的亭長身份,成功地坐上了曾經秦始皇的寶座。

  • 4 # 香姐逛歷史

    那麼這個泗水亭亭長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是個多大的官呢?其實亭長在秦朝並不是多大的官,只是最基層的公務員,戰國時始在鄰接他國處設亭,置亭長,任防禦之責。秦代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在湖北雲夢出土的秦簡上就有“市南街亭”等語。

    那麼這個亭長恩能夠做些什麼呢?治安警衛,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從這裡來說,亭長更像是現在的鄉長,當然,就主管治安這一塊來說,說是派出所所長也可以。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讓劉邦認識很多的朋友,比如蕭何這樣比他官職更高的朋友,還有一些販夫走卒,同時又和盜賊打交道,可以說,劉邦和官、民、盜、商等人都有交情。

    這個亭長的職位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都能夠知曉,位居這個職位的人,大家也都經常見過,類似現在的村長之類的。亭長這個職位的專有稱呼,並不是在秦國才誕生的,它的歷史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當時,大家都知道戰國是一個分封自立、割據混亂的年代,有很多的割據地區,邊境地帶常常伴隨著侵襲擾亂,嚴重擾亂了當時百姓的日常起居生活,同時也給百姓帶來了很多困擾,別說是出門做生意了,就連走門串戶都得選上一個好日子,不然指不定哪天豎著出門,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基於此現狀,大多數的諸侯國統治者經過底下群臣的建議,都會選擇在邊境地區設立專門管制防務事宜的亭,同時設立亭長全權擔任此事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然劉邦也不是什麼少年,也不知是時勢造就了他,還是他造就了時勢。劉邦像是開了掛一樣,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各方有名的實力之一,再到和項羽輪到底,最後他先入了函谷關,大勢所趨,誰也不會記得他曾經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因為他成為了漢高祖,沒有比王位更高的官位了。

  • 5 # 尚宮女史

    古代歷史上的皇帝,有出身世家大族的隋文帝楊堅和唐高祖李淵等,也有從最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明太祖朱元璋。說到布衣天子朱元璋,很多人認為漢高祖劉邦也是布衣出身,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距離劉邦年代太遠的不說,單隻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劉邦的先祖士會是晉國的士大夫,士會曾有一段時間流亡到秦國,還曾參與到秦國攻打晉國的戰爭中,後來又被趙盾迎回了晉國。

    而士會的兒子留在了秦國,並在秦國繁衍生息,再也沒有回到晉國,並以先祖劉累的姓為姓。劉氏家族在秦國世代為官,後來秦國滅魏之後,劉氏家族遷入魏國,而且逐漸沒落下來,到了劉太公時期,就真的成了普通老百姓了。

    但又和真正的老百姓有區別,畢竟也算是貴族之後,即便失去了地位,但有些人脈還是在的,而且劉太公家裡也比較富裕。劉太公生了四個兒子,劉邦排行第三,不怎麼得劉太公的喜歡。

    不事生產的劉邦常常被劉太公責罵,但是劉邦照樣該幹嘛幹嘛,後來劉太公出錢給劉邦打點,讓劉邦做了一個小吏,又成為泗水亭的亭長,正是在這個位置上,讓劉邦結識了更多的朋友,為他後來的起事奠定了人才基礎。

    那麼,這個亭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官職呢?放在今天會是什麼多大的一個官呢?

    我們知道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制。郡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的秦國,而縣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魏國,戰國後期,郡縣制就開始在各諸侯國間逐步推行,而秦始皇滅掉六國建立秦朝後,正式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郡縣制的機構組成是這樣的,全國設有三十六個郡(普遍認為應高於這個數目),郡下面是縣或者道,而縣下面是鄉,鄉再往下就是裡。這是一個基本的構成,郡的長官為郡守,縣的長官為縣令或者縣長,鄉的長官為鄉長,裡的長官為里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治安組織,即亭,《漢書》記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那麼這個亭長恩能夠做些什麼呢?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從這裡來說,亭長更像是現在的鄉長,當然,就主管治安這一塊來說,說是派出所所長也可以。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讓劉邦認識很多的朋友,比如蕭何這樣比他官職更高的朋友,還有一些販夫走卒,同時又和盜賊打交道,可以說,劉邦和官、民、盜、商等人都有交情。

    而且這種劉邦在宴會上的行為不僅沒有招致官吏們的厭煩,反而被呂公看上,呂公對劉邦說:“臣有息女,原為季箕帚妾。”在呂公的計劃中,呂雉的結婚物件一直都是貴人,尋常人他是看不上的,卻願意主動將呂雉嫁給劉邦,這說明在劉邦確實在官場混得不錯,只不過,劉邦娶了呂雉之後卻沒有善待她。

    劉邦這個亭長的一個很大的職責就是押送囚徒,這個工作不算壞也不算好,對劉邦來說不算好,他遊手好閒慣了,這樣長距離的風吹日晒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厭煩了,但似乎又沒有辦法再升一層,所以索性就不幹了。

    反正秦朝都要亡了,還不如等到秦朝亡了之後在謀生路,而在這段時間內,劉邦看到很多地方的人在搞事情,他一看機會來了,也出來搞事情,並得到了相當多的人的追隨,雖然劉邦自身打仗不行,但架不住他不缺能臣猛將追隨,所以楚漢之爭中,劉邦雖然經常大敗逃跑,但還是笑到了最後。

  • 6 # 劇透歷史

    劉邦起兵反秦前,曾當過泗水亭長,這個亭長在秦朝的社會管理體系中,是個多大的官呢?

    想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先得弄清什麼是“亭”。亭這個單位出現於戰國時期,各國在鄰近他國處設亭,秦朝統一天下後保留了這個編制,但和戰國時略有不同,明確規定每十里設一亭。

    劉邦能擔任亭長,說明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群眾基礎。劉太公認為這個兒子四處遊蕩不務正事,但偏偏劉邦就是靠四鄉八里到處瞎逛,才編織出了一張溝通上上下下的關係網。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亭”並不是最小的行政單位,亭下還有裡,裡有里正,一亭有十個裡,那麼一個亭長就還管著十個里正。

    如果用現代體系去衡量,亭長的級別相當於現在最基層派出所的片警。

    亭長手下,有兩個小卒歸他直接管理——“亭父和求盜”。亭父是後勤人員,負責本亭的衛生保潔等工作;求盜是治安人員,負責追捕捉拿盜賊。

    秦時“亭”上面的編制是鄉,鄉里的長官稱為“三老”,三老不是三個人,而是指具有正直、剛克、柔克這三種美德的長者,負責教化百姓、調停民事糾紛、收稅等工作。三老通常出身望族,在當地具有一定威信。

    但官府不可能放手讓三老治理鄉間,人口達五千人的鄉,由郡指派一人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鄉,由縣指派一人為“嗇夫”,另有“遊徼”,負責鄉里的治安。

    三老、有秩或嗇夫、遊徼,他們相互配合,按照秦法共同治理一鄉。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亭長的頂頭上司,都有權對小小亭長的劉邦發號施令。

    所以亭長這種職務,對劉邦來說沒太多吸引力,他的志向遠大得很,直接向秦始皇看齊。據《史記》記載,有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路上遇到秦始皇率領大隊人馬出巡,他遠遠的看到出巡隊伍的華麗車座,羨慕地說“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不愧是開國皇帝,還是小角色時目標就這麼大,他的九世孫劉秀可不如他,整天只想著討陰麗華當老婆,當官也只想爬到執金吾的位置。

    有趣的是,當反秦起義的烽火波及劉邦家鄉沛縣的時候,那些官位比劉邦高、資格比劉邦老的蕭何、曹參等人,全都畏懼造反失敗被殺頭,不敢挺身而出當沛縣義軍的首領,最後倒是劉邦這個小亭長出面挑起了大梁。

    此時的劉邦,已經接近50歲,按理說早已過了那段打打殺殺的青春年華。但劉邦偏不服老,而是果斷抓住這個機會,站了出來承擔更多風險,也得到了更大的權力——沛公!

    也許他從沒忘記年輕時那個有點荒唐的願望,想要像秦始皇那樣坐擁天下威風八面,因而在年華徹底老去之前,也要豁出去拼命賭一把。

    結局很意外,西楚項羽、齊國田廣、魏國魏豹、趙國陳餘,全都是六國貴族的後裔,起兵時的資本也個個比劉邦雄厚,偏偏最後得天下的,卻是出身草根的劉邦。

  • 7 # 歷來現實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自以為要江山永固,千秋萬代,卻沒曾想只傳到二世就劇終了,鐵桶一樣的江山差點被一個小小的陳勝屯長掀翻在地,這個屯長振臂一呼,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振聾發聵的吶喊。

    屯長倒下了,亭長接過革命重擔繼續前進,終於在被打倒的秦帝國身上踩上一隻腳,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看來陳勝說的不錯,皇帝並沒有被誰承包,人人得而坐之。正像俗話說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俺家。也應了王熙鳳那句話,只要"捨得一身剮,能把皇帝拉下馬。"

    劉邦真的也是一個小人物,一名亭長,司馬遷說他的出身的時候是這樣描述的:"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因此,說劉邦生活在社會底層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他的反抗才有標誌性的意義,打破了周朝開始的世襲格局,為後人樹立起了一個成功的榜樣,讓後來的每一個皇帝不再那麼肆無忌憚,讓每一個草民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多了幾分自信,壯了一個賊膽。

    大家想知道的是,劉邦擔任的亭長在秦朝的時候,到底是什麼職務?

    一般都認為他是一個街道辦主任,或者是個村民委員會主任之類的行政角色。總之,算不上官,只是一個小吏,不是正規行政在編人員。

    可是這種說法跟司馬遷大人的記載有些矛盾。

    司馬遷的《史記》是在西漢誕生的,司馬遷所說的劉邦出生地是"沛豐邑中陽裡"。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沛縣歸泗水郡管轄,劉邦當皇帝以後,才將故鄉沛縣升格為沛郡豐縣。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到漢景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才將沛縣改設為沛郡。

    泗水亭長屬於吏,不屬於官,官和吏的根本區別在於,官是朝廷直接委任的,吏則是地方長官自己僱傭的。

    劉邦出生在豐,祖籍在這裡,這是史學界公認的,泗水亭的位置沛縣東一百步,這裡還建有高祖廟。既然是泗水亭,那就是緊鄰著泗水。

    翻看地圖我們知道,泗水亭和豐邑相隔有幾十裡遠,劉邦之所以到幾十裡外的泗水亭當亭長,因為劉邦是生在豐而長在沛縣。

    亭這個機構設立於戰國,位置都是在各國邊疆,擔任防禦職責,由此看來劉邦只是泗水的第N任亭長。

    而從司馬遷說劉邦"及壯,試為吏"擔任泗水亭長來看,古時三十為壯年,等於說劉邦任亭長時已經過而立之年。

    楚國被秦滅時劉邦是三十三歲,如果三十歲就任了泗水亭長,應該這時候沛縣還屬楚國管轄。

    漢代關於亭這個機構的記載是這樣的:"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職責是什麼呢?——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

    那麼秦朝的時候,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如何呢?——"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如果是秦漢時地方機構是縣統鄉,鄉統亭,亭統裡,而依據幾乎全來自於漢書的這段話。如果按照漢書的說法十亭一鄉,那麼鄉是六千六百二十二而亭應該是六萬多才對,而不是二萬多。

    如果按照秦代是長度單位,一里相當於現在415米多,按上面縣級行政區域"方百里"來說,縣大概一百里左右,鄉大概十里左右,是正好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 "五吻合的。

    按照秦制來看,一個縣有一萬左右,一里差不多一百戶左右,依據是《續漢書·百官志》。

    亭最初設立初衷就是防禦盜賊,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知道亭不屬於地方行政機構,而應該是軍事機構。

    依據如下,《續 漢書·百官志》說:"亭有亭長,以禁盜賊","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請看重點。一說明亭長和都尉有工作上的聯絡,可以理解為亭長對都尉負責,亭長是軍事機構可能性最大。其二,從亭長本身的工作來看,主要工作負責管轄地區的治安。

    而亭長手下僅有的兩個下屬一個亭父一個求盜,亭父的職責是保管兵器和戶籍檔案及文書, 求盜配合抓捕。

    結論出來了,亭這個機構不是行政機構,而是跟派出所類似,而劉邦的泗水亭長就相當於泗水派出所所長了。

    亭的管轄範圍也許和一鄉之地大體相當。

    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沛縣的大佬呂公設宴的時候,"沛中豪桀吏"雲集,劉邦不僅到了,而且"素易諸吏"。

    素易諸吏,就是一向瞧不起這些人,劉邦如果是縣官僱傭的跑腿的,不在編人員,或者是個村長、組長,能出現在縣裡大佬們出席的盛宴,而且不拿一分錢?

  • 8 # 鄣南煮史

    一、什麼是亭及其作用

    亭,古義同“停”。最早的時候是設定在交通要道上,供來往行人、官員等休息所用。到了秦漢時期,亭已經在基層普遍設定。值得注意的是,亭不是一種基層政權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和鄉、裡有著本質區別。

    秦漢時期,亭主要分為都亭和鄉亭,分別對應著城市和農村。每個亭都至少有三個主要的人物,亭長、亭父和求盜。因亭是受縣直接領導,所以亭長也是縣直接任命,他的職責就是主持亭的全面工作。

    二、亭長權力大嗎?

    亭既然是派出所,當然還配備必要的刀槍劍戟、弓弩等武器。由此看來,亭雖然微小,但是要人有人,要槍有槍,還可以盤問、抓人,實際權力著實不小。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比如飛將軍李廣有一段時間曾賦閒在家。有一次,李廣外出喝酒,回城晚了,在灞陵亭被攔下。那天,亭長喝了酒,把李廣一通臭罵。那時,李廣根本就不敢聲張。

    在王莽主政時期,更是發生了一件亭長殺高官的事。當時,大司空士夜間經過奉常亭。因為,古時都實行宵禁。於是,亭長就問大司空士有沒有通行證。沒料到,這個大司空士脾氣大得很,根本不把亭長放在眼裡,還舉起馬鞭打亭長。

    說來也巧,這個亭長那天晚上也喝了酒。亭長雖然官小,但平日裡也威風慣了。既然你不拿豆包當乾糧,那也別怪我不客氣了。一股熱血湧上胸口,手起刀落,竟然把大司馬空士給殺了。

    殺了人之後,亭長酒也醒了,知道闖了大禍,連夜就跑了。後來,這事被王莽知道。王莽說,這個亭長忠於職守,不要抓他了。

    三、劉邦的亭長生涯

    至於劉邦,在亭長生涯中也曾幹過一件大事,就是放跑了一幫原本要去服徭役的人。當時,劉邦作為亭長押送一批人去驪山服徭役。還沒走多少路,驪山的影子還沒看見,結果人倒逃掉不少。

    走到豐西大澤中這個地方時,劉邦發現人也逃得差不多了,這樣到驪山,估計自己也小命不保。劉邦是個放得開的主,看到這情形,索性就停下,請剩下的人喝了一頓大酒。

    於是,劉邦就帶著這批留下來的人醉醺醺地上路了。沒走多久,前面有人來報告,說有條大蛇擋住路了。劉邦一聽,什麼蛇不蛇的,上去,盤它。提著劍走上前,一劍就把蛇給咔嚓了。

    咔嚓完之後,劉邦又走了一段路,結果酒勁上來,就躺在路邊睡起覺來。後面的人經過劉邦的殺蛇的地方時,看到一個老太婆抱著蛇的屍體放聲大哭。眾人問原因。老太婆說這條是蛇是她兒子,叫白帝子,沒想到剛才被赤帝子給殺了。說完,老太婆突然消失不見了。

    大家一看,原來劉亭長不是普通人啊,便對劉邦開始敬畏起來。

    至於劉邦,因為放跑役囚,亭長也當不成了,開始走上了造反之路。

  • 9 # 樑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亭長?就這倆字擱歷史上,那分量極重。因為咱大華夏曆史上四百多個皇帝,這可是劉邦的專屬字號,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也正因為這職務,劉邦才能拉攏一幫子好哥們,最終成為他登上帝位的助力。

    您要問,這亭長官有多大?

    要俺說,他這官,還真心不大,比那芝麻綠豆大一圈吧!充其量也就是一小蘿蔔而已。

    咱這麼說,您還別反對。

    “你就不能弄個正經營生,種個地啦,弄份家產啦,瞅瞅你哥哥,你就作吧!”

    得,你瞅瞅劉老太公說這話,字裡行間對這劉邦就三個字——瞧不上。

    當然這說到底都是劉老太公自己的種,罵歸罵,說歸說,兒子回來,一口吃食還是有的,劉邦賒的賬,老爺子也得去還。

    爺倆還能有多大仇,這不後來劉邦做了皇帝,沒事就溜達到劉老太公的屋子裡調侃老爺子,他們兄弟幾個誰攢的家業大,沒法子這經歷都成了劉邦的心理陰影了。

    那麼從這裡咱就能感覺出來,劉邦這亭長,真心不大,要真大的話,劉老太公他也不會這麼說。

    當然您要是覺得這證據太單薄,咱再舉一個例子。

    當年諸葛亮在面對一堆儒生圍攻,這就是有名的舌戰群儒,他們圍攻的點就說劉備劉皇叔這出生太低了,而諸葛亮就整了這麼一句話:

    得咧,從這句話當中,咱不難發現賣草鞋的地位都比這亭長高一點點,就算這話帶著誇張的成分,但依然能說明這亭長,真真的不入流。

    這是從歷史當中的隻言片語當中來感覺的,那麼咱在從實際出發來了解一下這事。

    當然說是防禦進攻,他也沒那麼大能耐,你可以看做是負責烽火臺的一個負責人。

    那麼到了秦朝的時候,他這職能就變了,畢竟整個中原地區,就秦國一家了,至於外敵,這都被擋在了長城外邊了。

    所以他就在鄉村之間設立了亭長的官,他這官是按照距離來設定的,每十里的間隔就設定這麼一官。

    這解釋也是有依據,是當年擱雲夢這塊出土的秦簡上記載的。

    這如果是在城市裡邊,每一條街設定這麼一官,再有就是每個城門洞來這麼一官。這在《漢儀》當中就有介紹。

    那麼劉邦這泗水亭長,他當然是屬於鄉村裡邊的了。就這官,按照唐代建立的品級制,他是從九品以下的,瞅見沒這都沒入品,說他不入流,真沒瞎說。

    他的職能是掌管十里之內的治安,這還管理滯留在當地的外地客人。

    您這要是從職能上講,他這就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指著咱說事了:“就這職務,你還說他小?”

    您不能拿現在的和過去的說事,這真沒得比。

    這職務真要是大了的話,當年押送人犯去驪山,就這苦差事,他也不會親自去了,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曹參那典獄長的職務也比劉邦那亭長大一點,就這倆人還是蕭何那主吏掾的屬下。

    您自己個感覺一下。

  • 10 # 希望星晨58298869

    亭長:戰國時,兩國之間為防禦敵人侵犯,在邊境上設亭,每亭都置有亭長。到秦朝,每十里設亭,"亭制‘’也遍佈鄉村、城鎮,每亭都有亭長。

    《漢書·百官公卿表》十里一亭,亭有亭長。

    亭長到劉邦來當時,功能有所增加!要負責地方治安,兼管入駐、停留旅客,這個職務多以複員軍人來擔任。另外亭長在級別上不分地域,鄉下、城裡職級是一樣的,依秦漢官吏制度,亭長屬於最下級的政府官員。

    亭長在特殊時期,還被政府分派特殊任務!

    劉邦在鬧革命之前,押著一幫泗水郡的勞役去驪山,走到路上,押送的徒役已經逃了大半;劉季擔心到驪山之前,這些徒役都會逃之夭夭!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劉邦因心事重重喝酒解悶,並顯示了敢做敢為的英雄氣,毅然決然地把剩下的徒役都放了,這個時候劉邦對大邦已不抱希望,他並不珍惜自己的亭長職務。

    在他釋放的人裡面有十幾個壯士,他們感覺劉亭長是重情重義的男子漢,就留下來在深山野嶺中陪他前行。一行人路途中遇到一條白蛇攔路,劉邦乘酒勁揮劍把白蛇斬成兩截;後面的人忽聞一老婦哭訴聲傳來,她說她的孩兒被赤帝之子(暗指劉邦)所殺,這老媼說完化作輕煙不見了。劉亭長酒醒後大驚,思前慮後,開始萌發爭奪天下的願景。

    說穿了,亭長工作類似於今天我們的派出所所長,自己轄區範圍內的民生的事宜都要管!在秦末,亭長的工作內容有點多,像劉邦這樣當個小亭長還要長途押徒役到驪山去勞動,顯然是苦差事,相信油水並不多。你知道,這有多大的責任啊!

    所以,劉邦也不喜歡這份工作,整天與三朋四友東遊西逛、撩雞逗狗,還夜敲寡婦門、喝酒賒賬、不事稼穡、空手吃白食!可見,秦末,對亭長這一職務的政治覺悟與個人修養的要求並不高!

    三國時的諸葛亮在舌長群儒時說:

    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為辱乎?

    這是用漢高祖劉邦出身寒微 來反襯劉備,大意是:你看劉邦起身於亭長 而終得天下,而我的主公劉備以前織蓆販屨的 ,這又有什麼可以讓他受屈辱的地方。

    諸葛亮直接用織蓆販屨之徒把亭長比了下去!可見,亭長這樣的小吏,在秦朝是微不足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為什麼不殺死狠毒的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