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簡單的回答一下關於前蘇聯時期設計生產的單發、單座“米格17”噴氣式戰鬥機!

    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飛機公司在“米格15”戰鬥機基礎上研發的一款輕型噴氣式飛機,飛行速度和品質趕超了同時期的“米格15”以及美國的“F80”系列戰鬥機。

    早期的“米格17”仍然採取機頭進氣道機頭採用“物理隔離”分左右兩邊進氣道為座艙提供空間、並且滿足發動機的供氣需要,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雙發“米格19”超音速戰鬥機系列。

    後期型號在進氣道上方設計安裝增加了簡單的“SP~2”型號的機載雷達,提高了作戰效能!

    (圖二、圖三米格17雷達型號戰鬥機)

  • 2 # 一葉楓流

    雖然米格17是頭進氣,但是氣流在飛機內部是分從左右兩邊流過飛機前半段,在中部匯合,供給發動機工作的。

    中間的分隔物就是安裝機炮、起落架、座艙和油箱的空間。

    由於進氣道佔用了機內很大空間,飛機的載油量就會很少,航程很短。進氣道限制了機身不能太長,那樣會增加空氣在進氣道內的能量損耗。

    優點是外形簡單,空氣阻力小。特別適合小型單發戰鬥機。

    如果改成兩側進氣口,可以騰出來很大空間安排電子裝置、起落架、機炮和油箱。

    在採用兩臺中推力發動機的戰鬥機中,採用頭進氣的只有英國的閃電和中國的殲八。米格19的發動機和米格17的推力相同,就是為了增加推力,實現實現超音速飛行。道理和殲八採用雙發的設想一樣。

  • 3 # 又風又騷的草木灰

    關於米格17頭部進氣道的中間間隔物我們可以將其歸類於空氣動力學。

    首先,米格17的進氣道是透過兩條進氣管繞過機身匯聚於發動機的,根據米格17的中間間隔物形狀可以見得空氣更易進入進氣道,且能大大減小阻力,如若沒有這條間隔物,首先米格17在當時的特點就是速度快,當戰鬥機在空中高速巡航時,加之空氣稀薄,產生的阻力大,導致空氣進入量極小,這對於噴氣式戰鬥機可是致命的,當空氣進入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導致發動機熄火,發生墜機事故的,進氣道中間的這條間隔可以發現採用的是流線型設計,將進氣口一分為二,分為兩個進氣口,這樣的設計首先減少了大量的阻力,可以提升飛機的巡航速度,其次,流線型的設計更適於空氣的吸入,由米格17的進氣道是繞機身分為兩條最終匯聚於發動機處,這樣的設計也可使兩側進入的空氣更加均勻,均勻的進氣,更能保證戰鬥機的平衡性。

    所以,不要小看頭部進氣道型戰鬥機的這條間隔物設計,這一小小的設計可以對戰鬥機產生巨大的影響,將米格17的速度,平衡性,穩定性完全拉昇到一個新的層次,當時米高揚和格列維奇二人默契的配合與高超的設計使得米格17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鬥機,也是被仿製最多的機型。也可為為米格17開創了傳奇的一生。

  • 4 # 閒雲野鶴巛

    米格-17戰鬥機於1948年設計,1949年12月開始試飛,1952年進入前蘇聯空軍服役。米格-17有多個改進改型,其中最重要型別是米格-17F型晝間戰鬥機和裝備了雷達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米格-17PF型。(下圖為米格17—SP2機頭雷達驗證機)至於樓主提的問題,只是屬於整機空氣動力學考慮而設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錦鯉產卵,魚缸水質渾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