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星星的老鼠
-
2 # 抑鬱自我康復
精神疾病有70%左右的遺傳機率,但也不是絕對的,只是有患精神疾病的身體素質,但不一定會發病,發病主要還是要有後期應急事件觸動。另外,就算患了病,現在的醫療這麼先進,只要早點治療還是可以痊癒的。
-
3 # 小敬知
我的親奶奶就有這病,遺傳給我小妹妹,妹妹十六歲就犯病了,太突然了,誰也沒想到會遺傳下一代,害得我妹妹現在還沒結婚!妹妹又漂亮,又有音樂才華,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惜了!我盼望她能病情穩定,我這當哥哥的會照顧她一生,不會叫她委曲嫁人!嫁給不愛她的人,不珍惜她的人!十指連心,骨肉親情!
-
4 # 精神知多少
感謝邀請,其實看到這個問題我一下子聯想到了之前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記得女主角安迪就因為自己的家人存在精神疾病,而擔心自己會出現精神障礙,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那麼走進現實生活,我們究竟對這樣的精神病遺傳怎麼看待呢?
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多年,一直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有很多家屬或者患者諮詢;其實醫學上大多數疾病都有遺傳的傾向,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囊腫、甚至腫瘤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精神科作為內科學的分支,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在分析精神科疾病發病原因的時候,遺傳因素是必須考慮的一點,但除此之外遺傳因素又不是患者出現精神障礙的唯一原因,除了基因明確的疾病(染色體畸變和先天代謝障礙所致的精神發育遲滯)以外,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強迫症等精神疾病目前都無法確定發病基因,即使家族中有人罹患這樣的重性精神疾病,也未必就在後代中出現精神障礙患者。
我們在採集病史的時候會在病歷中體現患者兩系三代家族中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患者,一些重性精神疾病的病人確實在其家庭成員中找到遺傳傾向,但目前精神疾病的發生存在多基因共同作用,精神障礙都是個體的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的部分患者在沒有陽性家族史的情況下也同樣發病,這就說明患者的性格養成及其生活環境影響到了病人的後天發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疾病的其他致病原因,素質因素、誘發因素。
素質因素決定疾病易感性的個體因素,體現在個體對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質是否健全對童年和成年精神障礙的發生有重要影響。
誘發因素也就是緊接起病前作用於個體,促使疾病發生的事件,它可以是心理的、軀體的和社會的。軀體方面包括顱腦損傷、感染、化學藥物等,心裡方面如親人亡故、婚戀挫折、考試失敗等,社會方面可以是戰爭影響、迷信活動、遷徙等。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狀態,進而誘發精神障礙的發生。
而上面的這些發病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遠遠高於遺傳因素,正確的看待精神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就像我們都擔心罹患腫瘤,但我們都知道腫瘤細胞是存在於正常的人體中的,只是在自身免疫力下降後發病,遺傳因素也不是腫瘤唯一的致病原因,道理都是一樣的,我覺得無論是否有精神障礙的遺傳基因,後天性格的養成是很重要的,不能單從基因遺傳這個問題片面的看待精神疾病。
回覆列表
當愛情來的太突然你是抵擋不住的,管那麼多其他因素幹嘛,說不定到下一代基因突變了,不存在了呢,所以祝願有情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