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古代書籍中的文章讓你記憶深刻?比如我就很喜歡《南柯一夢》這篇文章!
4
回覆列表
  • 1 # 浩羽

    1、《易經》是我們的老祖宗伏羲把所有現在以及未來的事情都搞清楚了以後,才一畫開天的。這樣我們才瞭解為什麼我們說來說去,就是說不過我們的老祖宗,因為所有的話都被他講完了,我們還能講什麼?

    《易經》之所以這麼了不起,是它用64卦,384爻以及無窮變化把一切都涵蓋了,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不包。

    古往今來,不分中外,但凡大家說得出來的,一切一切的學問,包括最新的以及還沒有發生的,《易經》裡面都有,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

    科學的發展,只不過是在解釋《易經》的道理,根本沒有新的東西。但因為很多人不懂,所以才說要創新。“新”是個名詞,一執著就完了。而且新的東西,不一定好。

    我們天天喊著讀書做學問,那學問怎麼有特色?就是每個民族對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樣,它的關鍵就在思維。

    既然學問的特色在思維,那就需要非讀《易經》不可。讀《易經》就是給我們一種思維方式,而且這種思維方式自古迄今,一直都在我們精神深處,影響著華人的為人處世。

    可是,《易經》要完全看得懂,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就有兩個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老子,來幫助我們去了解。他們都在講《易經》的道理,只是有不同的分工。

    2、讀論語,瞭解倫理教化

    孔子是有教無類的,他是替大多數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中人道的部分。集中體現在《論語》這部書。

    我們看到,《論語》裡面只有“中人以下”,而不講中人以上。因為孔子要有教無類,要普及教育,於是只好把調子壓低。他只講“有”的部分,不談“無”的部分。

    孔子立足人性,主張利用倫理關係,用禮教教化的方式來建立仁義禮智信的社會秩序。所以,儒家的社會秩序是剛性的、進取的,同時也是天賜的。

    但是多少讀儒家的人,讀到最後都有兩個毛病:一個是心胸狹小,一個是行為保守,怕東怕西很拘謹。

    為什麼?因為他們只有下學,沒有上達。下學已經累得夠嗆,還有什麼能力去上達呢?這是儒家沒有明確講出來的部分。

    比如你去問小孩:你要不要孝敬媽媽?他會說要,再問為什麼要,他就不知道了。這就是上面那一塊,即天道沒搞懂。

    這正是老子負責講述的部分。

    3、讀道德經,通透大道因果

    老子專門替高等智慧的人講《易經》中天道的部分,他把《易經》最難的部分說出來。集中體現在《道德經》這部書。

    換種說法,孔子是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家都看得見的部分,來告訴大家是怎麼回事的。

    可是老子問了一個問題:太極怎麼會生兩儀?太極又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儒家就不講了,因為這部分看不見了。

    老子一鑽就鑽到太極裡面去了,他告訴我們:太極裡面有兩部分,不叫陰跟陽,而是叫有跟無。

    他不是為唱反調而提出來,說不要談陰陽,而要談有無。因為陰陽都是“有”的部分,那麼“有”的部分從哪裡來?這就是涉及到本體“無”的部分,老子講的就是這個。比如你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是自己選的,就知道當然要孝敬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會主席突然追我,該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