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_r_打-完_收_工_

    假老盞如何以假亂真?

    常用的手段之一

    就是酸化消光

    人工酸化過的盞什麼樣?能辨別嗎?

    建盞

    古董交易,幾乎很難避免“交學費”,用做舊等手段賣假古董的人太多了,高手也可能有打眼的時候。畢竟以假充真能牟取暴利,造假、售假的人也層出不窮,現在造假手段也一直在進步。宋代建盞市場也不例外。

    建盞常見做舊手法有消光、去音、接底、復燒等等。今天就來介紹消光這個手法。

    一、建盞作為高古瓷的自然老化

    我們知道老盞的燒製年代遠在遙遠的宋代。不管是出土品還是傳世品,經歷過幾百上千年的時間,都會因為漫長的歷程產生自然老化。

    新燒的建盞,看起來會鋥光瓦亮的,這個亮光俗稱“賊光”、“火氣”。

    存世很久的老盞,釉面則會變得溫潤,好像玉一樣柔和,這就是自然老化的一種,叫做去玻化。

    去玻化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而且出土品、傳世品的去玻化程度會不同,不同環境出土的老盞,去玻化程度也不同。偏酸性的土壤會加快去玻化的速度。

    不管以什麼形式流傳,去玻化到什麼程度,只要是真正的老盞,看起來光澤都是比較自然舒服的。

    二、建盞的“消光”

    正因為老盞不應有“賊光”,做舊者就會想辦法去“消光”。

    一般採取化學手段,也就是酸化消光。較為普遍的手法是先將酸性物質(如氫氟酸、草酸等)與泥土混合,再將盞埋入這種人造的酸性土壤中,過段時間拿出來,“賊光”就不見了。

    這種方法處理的盞,以放大鏡觀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許多不規則的凹坑(如圖1-1),這是釉面被酸咬的結果。人工腐蝕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淺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會有這種不規則凹坑

    建盞

    建窯遺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盞標本,只會有氣孔(與胎骨相連的小深洞,是建盞燒製工藝導致的,每隻盞都會有),其餘釉面很平滑,不會有不規則凹陷。

    酸化消光聽起來很方便,但是這麼處理,一般會導致釉面比較死板晦澀,還會有上述的凹坑。

    早年的酸化手段比較簡單粗暴,後來有所改進,越來越不好分辨。而且現在做舊,通常會好幾種方法綜合使用,力爭“高仿”,比如先復燒(將宋代老盞重新入窯燒造),再消光,還會人為做出開片、土沁等等,常能以假亂真。

    還有更多做舊方法,只有真正的做舊高手知道,這些壓箱底的本事,他人也無從得知。鑑定手段在升級,作偽手段也隨著升級,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從老化痕跡是否自然來判斷新老,容易打眼。

    想練成一定的眼力,還是要見過足夠多的真貨,從胎釉、器型、工藝等方面綜合判斷。此外,建盞的窯膜,目前無法人工偽造,可以作為判定新老的決定性依據。

  • 2 # 馬專隕瓷石

    單憑眼力看消興判斷真假,很危險的。眼力特的有可能判個五陸成,還是手感,聲音,光潔度,氣味,都感覺一下才能決定新老。畢定價值不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情很低沉,該如何拾起對生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