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教真言

    我讀書的年代是十年文革,那個時候的學習和現在差別很大,一是那個時候的作業比較少,一般都是每個孩子有一半語文作業本,一本數學作業本,老師要麼把作業寫在黑板上,讓我們自己抄下來回家做,要麼直介面頭說一下讓我們記下來,回家做,做好了,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再交給老師批。二是那個時候家長都忙在地裡幹活,我們小孩回家還有好多家務要做,所以那個時候家長根本沒時間管孩子作業,小孩也沒多少時間去做作業,也不像現在還有什麼課外書看,那個時候基本沒什麼課外書,最多就是有幾本小人書看。整體來說,那個時候學習輕鬆,但是學到的知識比較少,現在的孩子學習確實比那個時候辛苦,但是學到的知識也多得多。

  • 2 # 關小門的窗

    記得上小學時,只有語文和數學兩門主科,每科的學習資料都是一本教科書和一本練習冊。留作業的時候,老師基本上就是口頭說一下,有心的同學會自己訂個小本子記下來,大部分都是隻憑腦子記著。

    如果作業並非全部要做,老師在上面念“第幾題”,我們就在書上或練習冊上用筆標註出來,就是這麼簡單。有時候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就能把作業完成了,或者放學後在操場上花池邊找個能趴的地方緊趕慢趕地把作業寫完之後,就可以放羊了。

    那時候家長上班很忙,下班回來頂多口頭詢問一句“作業都寫完了嗎?”只要聽到“寫完了”就滿意地去做其他事情了。也不存在老師讓家長檢查作業簽字的情況,想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只看每次的考試分數就可以了,至於考試卷每次都是要家長簽字的。

    第二天早上把作業交給小組長,小組長再交給課代表,課代表整理好再交給老師。因為每個老師都要教好幾個班,所以辦公桌上經常是摞了好幾摞作業。印象中,每次去老師辦公室見到最多的就是他們在判作業。

    象徵著權威的紅色圓珠筆在作業本上或流暢地打著對勾,或生氣地打個叉。有時考試或者作文課,我們在下面寫,老師就會利用這個時間在講臺上判作業。時而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幾聲嘆息,然後從手勢就能看出打了叉,每個人的心就會很緊張,因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

    小學老師都很認真,大概是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時期吧,條條框框的規矩執行的都很嚴格。作業分為“甲乙丙丁”,得“甲”多的作業攢夠了一定數量,就可以在牆上大大的評比欄上自己名字後面加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

    當天的作業一般早上收走,最晚下午就發下來了,早的時候課間就會讓課代表去把作業發下來,因為下午還要做作業。這樣看來老師們的時間確實很緊張,除了上課就是判作業,晚上回家備課的可能性極大。向辛勤的老師們說一聲“辛苦啦!”

  • 3 # 花漫開

    講個笑話啊。

    小學時候,老師總是佈置那種抄寫,週末動輒抄了三四頁,我就鬼畫符。

    又一次,很偶然,麵條把作業粘住了,無意,最後一面幾個字我寫的很工整。

    老師給了一百分。我好高興。

    然後,下一個週末,我複製了麵條創意,這次老師很無情的給了70分。

    還有很懷念的。

    是初中時候,一個很優秀的班主任,給我們批改週記。

    週記,就是週末日記,我每次寫的內容,老師都會給評語,真是很貼心的交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由PK的網路遊戲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