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清王朝統治的後期,因為統治者的思想保守、閉關鎖國,致使王朝在發展程度上大幅度落後於世界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造成了外敵入侵的後果。
那些入侵者為了更好的侵略中國,而強迫清王朝“出租”一些沿海、沿江城市的土地,建立起作為侵略據點的所謂“租界”。最先設立租界的是英、法等國,之後其它國家也緊隨其後。紛紛在中國的上海、廣州、漢口等地建立起租界這樣擁有“獨立司法權”“警察權”以及“治外法權”的國中之國。
所謂的“公共租界”是指幾個歐美列強在中國城市裡共同設立的“租界”。它不同於列強單獨設立的租界。而是由列強實行“共同建設、共同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租界設立方式。其中尤以設立在上海的“公共租界”最為著名。
租界自清朝後期開始設立,在民國時代繼續發展。到二戰結束後,方才得以終結其長達百年的歷史。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租界。
十九世紀,洋人入侵中國的時候,最先使用的掠奪方式是割地和賠款。其中,割地就是赤裸裸的直接割走中國土地,中國失去對這塊土地的主權。例如:《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
後來,洋人覺得這樣明搶有點不紳士。於是,就“花錢”找清政府“租”一塊地,年限為99年,名曰“租借地”。在這塊土地上,清政府繼續擁有主權。但是,在租借期限內,洋人在租借地內享有(全部或部分)管轄權。當然,洋人是不會真的給清廷錢的。
中國的第一塊租借地是德國於1898年透過《德租膠澳專條》強佔的膠州灣。
例如: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在租期內,這塊租借地歸英國管轄。與租借地的偏“軍事性”不同,租界更偏向於“經濟性”。租界都是在大城市中,洋人透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劃出一片“自治區”。在租界內,洋人說了算,方便其經濟入侵。
租界按照管轄權歸屬分為:公共租界和單一租界。“單一租界”,指的是隻有一個國家管理的租界。在近代史上,共計有八個國家在中國擁有過單一租界:英國、日本、法國、德國、俄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這八個國家,共計在華建立了25塊單一租界,分佈在10個城市。共計佔地四萬多畝!
其中,上海英租界是最早建立的,與1845年透過《上海土地章程》強佔的。這塊租借從最初的佔地80畝,慢慢的擴大到佔地2820畝!與1943年,被中國宣佈收回。
“公共租界”指的是幾個列強合夥在中國某個大城市強佔的“共同管理區域”。在公共租界內,洋人一起享有管轄權(清政府沒有)。列強在中國總計建了2處公共租界,分別是上海公共租界(佔地33503畝)和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
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是清政府為了防止日本在甲午戰爭後,透過臺灣覬覦廈門,主動邀請列強到廈門,"兼護廈門",而建立的。1902年,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在《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簽字:鼓浪嶼成了公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