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鐵木辛哥元帥是二戰蘇軍中少數幾個經歷了整個偉大的戰爭的高階將領之一,他精通戰略、戰術,具有很強的指揮能力。尤其是在衛國戰爭的前兩年,在德軍的強大軍事打擊下,蘇軍中一大批無能的高階將領被無情的淘汰掉了,鐵木辛哥則倖存了下來,儘管他也經歷了數次嚴重的失敗,但是並非他指揮之責,而且在1941年的冬季大反攻中,鐵木辛哥從德軍手裡奪回了羅斯托夫,並迫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進行戰略撤退,其成就並不亞於朱可夫在莫斯科門前擊退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的前兩年,能夠正面擊退德軍的蘇軍將領寥寥無幾,這足以證明鐵木辛哥的能力。

    對於鐵木辛哥最有爭議的就是1942年由其負責指揮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作為西南方向總司令統一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64萬人發起這場冬季戰役結束後的第一場戰略反攻,利用蘇軍在冬季戰役中形成的伊久姆突出部,發起一場鉗形攻勢,目標直指哈爾科夫這個戰略要點。但是這場被斯大林寄予厚望的戰略進攻最終以慘敗而告終,蘇軍的損失超過40萬人,而德軍僅僅傷亡不到兩萬。根據最新的解密檔案顯示,蘇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為進攻部隊提供堅強的側翼掩護,在德軍發起反擊並取得一定進展時,鐵木辛哥便已經向蘇軍最高統帥部請求兵力增援以遏制德軍的反擊,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戰略預備隊的到達至少需要三天時間,眼下只能是從前線撤回坦克部隊以阻止德軍在側翼的進攻,但是這一舉措遭到了最高統帥部的拒絕,他們拒絕鐵木辛哥暫停進攻,最終導致了這一悲劇的發生。直到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達成決定性突破時,最高統帥部才同意了撤退請求,可以為時已晚。

    從戰略上來看,鐵木辛哥的這場反擊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德軍1942年的戰略重點放在了南翼,在這裡集結了強大的裝甲部隊,各部隊都優先得到了補充,南方集團軍群的實力空前強大。而鐵木辛哥的南翼兩個方面軍雖然得到了大量的補充,但是蘇軍整個防禦的重心仍舊在中路的莫斯科方向,那裡集結了蘇軍大部分的野戰集團軍和戰略預備隊,蘇軍確信德軍的進攻仍舊會在莫斯科方向上,而為了削弱該方向上的德軍實力,希望透過鐵木辛哥發起的一場區域性進攻來牽制一部分中路德軍,使其被迫南下增援,打亂德軍的進攻部署。誰知這一牽制性進攻撞上了德軍主力部隊,這也是為何德軍能夠迅速的做出反應,幾乎就是在蘇軍發起不久即發起了強大的反擊,無需進行緊急的集結。

    此後鐵木辛哥領導的西南方面軍在德軍強大的南翼攻勢下進行了艱苦的抵抗,儘管丟失了大量的土地,但是保持了方面軍建制的完整,超過半數的部隊得以倖存,他們在即將到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正是鐵木辛哥讓西南方面軍免於被德軍殲滅,從而使德軍失去了快速佔領斯大林格勒的機會,這也是德軍失敗的開始。可惜鐵木辛哥沒有機會再參與南翼的決戰,必須要有人為南翼初期的失敗負責,鐵木辛哥被調往次要的北方戰場,沒能參與後來為期兩年的南翼決戰,勝利的光環沒能籠罩在這位元帥身上,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位元帥在戰爭初期所做的貢獻,即便是“戰神”朱可夫也對這個老領導讚賞有加,稱其是真正的戰略家。

  • 2 # 星湖逸士

    他也是舊時代的吧!比伏和布要好一些,但也不完全適應現代戰爭。但是二戰初他也是協調有功的,也被授予勝利勳章。

  • 3 # 老槍與戰線

    在戰爭前期發揮過很大作用,是戰前元帥中唯一水準以上的。但1942年哈爾科夫反擊戰孤注一擲,造成的損失也極其慘重。後期新生代將領成長後即處於散養狀態。

    總的來說一般般。

  • 4 # 審度

    要說最優秀,我支援羅科索夫斯基。鐵木辛哥功勳顯赫,但到了二戰那會兒只能算比較優秀,排不進頂級。布瓊尼還有一手騎兵機械化呢,個人感覺鐵木辛哥真實水平最多大概跟華西列夫斯基相當,比瓦杜丁、梅列茨科夫差一個檔次。羅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和科涅夫差不多,但三人之中羅帥臨陣操作更高明一些。

    其實二戰蘇軍之中有不少將領犧牲或是被俘有點早,能力很強但沒機會施展。比如葉夫列莫夫、盧金等,感覺要是能熬到戰爭結束,可能功績不會比上述幾位差多少。

    不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功績都擺在那,乍一看都挺唬人的;非要比較誰強誰弱,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自己的理解,這個問題如此,歷史也正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玩單機遊戲,藍寶石RX 580 2048SP白金版OC和索泰GTX 1060 5G復仇者該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