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裡面提到的戰神王忠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王忠嗣,原名王訓,是唐朝名將,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
王海賓因驍勇而聞名,官至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
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於吐蕃松州保衛戰中,後被追封為左金伍大將軍。
王忠嗣父親故去後,唐玄宗將其接入宮中撫養,並收為義子,賜名忠嗣。
王忠嗣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大獲全勝。
開元二十六年,時任隴右節度使的王忠嗣,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於桑乾河三戰三捷,致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
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
在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中,大破吐蕃北線主力,令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最後吐谷渾降唐。
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又偏信宰相李林甫。
王忠嗣曾多次上書奏言安祿山將會作亂,卻被李林甫誣陷“欲奉太子李亨為帝”。
唐玄宗本打算處死王忠嗣,最後在哥舒翰斡旋下,被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抑鬱以終,年僅四十五歲。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提到的戰神王忠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1 名門之後王忠嗣,原名王訓,是唐朝名將,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
王海賓因驍勇而聞名,官至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
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於吐蕃松州保衛戰中,後被追封為左金伍大將軍。
王忠嗣父親故去後,唐玄宗將其接入宮中撫養,並收為義子,賜名忠嗣。
2 主要功績王忠嗣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大獲全勝。
開元二十六年,時任隴右節度使的王忠嗣,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於桑乾河三戰三捷,致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
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
在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中,大破吐蕃北線主力,令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最後吐谷渾降唐。
3 晚景淒涼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又偏信宰相李林甫。
王忠嗣曾多次上書奏言安祿山將會作亂,卻被李林甫誣陷“欲奉太子李亨為帝”。
唐玄宗本打算處死王忠嗣,最後在哥舒翰斡旋下,被貶為漢陽太守,一年後抑鬱以終,年僅四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