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之秋
-
2 # 先啟歷史
一個政治動作,總是被多種解讀。立場不同,其意相差甚遠。
就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而言。一種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反對曹操的陣營的說法。而另一種說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是曹操陣營的說法。
有人說荀彧為曹操首席謀臣。實際上,荀彧為初舉孝廉入仕,是為漢臣。後因董卓亂京才辭官返鄉,後被曹操重用。荀彧終身為恢復漢朝而努力。之所以殫精竭慮為曹操謀劃,是因為在他心裡,漢室天下諸侯並起,皆為二臣賊子。唯有曹操能以軍事力量予以強勢安定。同時,曹操一直供奉漢帝,在荀彧眼裡,這就是一種“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態度。
因此,荀彧只會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說法,是對他心目中的漢室英雄曹操主公的汙衊。
-
3 # 遊戲骨灰
只能說人是會變的,而且在某些背景條件下,一些出格的事情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荀彧作為一代軍師,智慧過人,怎麼會不理解這樣的事?至於後面發生的事,只能說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而最後自殺的行為也是一種變相的懺悔吧。這僅僅是個人理解。(還有,你的圖片用的有點問題,三國)
如果說曹操很早便是奸雄心腸,早就想著挾天子令諸侯,實在冤枉人家曹操了。
曹操本是漢室忠臣,若非如此,也不會在董卓亂政時第一個豎起大旗造反;也不會在棗酸聯盟,袁紹等人每天喝酒吃肉的時候,勃然大怒。
當漢獻帝漂泊流離,被李傕、郭汜欺凌的時候,曹操想的,確實應該如他所說一般——匡扶漢室。
荀彧當時對曹操提出的建議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雖然說都是打著皇帝的旗號,對付那些不聽話的人。但是,與“挾天子令諸侯”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皇帝的態度。
挾天子,是把皇帝當人質,當籌碼;奉天子,是把皇帝當主人,至少是名義上的主人。
應該說曹操在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之後,對漢獻帝是非常不錯的。漢獻帝重新又恢復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並且,在曹操的努力下,朝廷也再次重建。
最難能可貴的,是曹操並沒有像其他軍閥一樣,把那些尊奉皇帝的人一棒子打死。一直到他去世,朝中一直都有崇奉漢室的大臣。
不過,一個人是會變的。尤其是在接觸了權力,享受了權力之後。
比如漢獻帝就變了。他開始幾月對曹操感恩戴德,後來就覺得曹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再過幾年就覺得曹操太壞了,把自己當傀儡,想著幹掉曹操……
曹操也一樣,開始幾年只是做司空,後來自封丞相,再後來當魏公,建立魏國,再後來要當王。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若是曹操再活幾年,保不齊還真是要直接當皇帝的。
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放在官場,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