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琪煌糖業

    在孩子慢慢成長過程中,最容易發脾氣的階段,大概是在2歲左右,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強烈,很多事情他小腦瓜裡都懂,但因為語言表達不利索,所以就容易因為自己的想法無法被理解而發脾氣。這屬於孩子成長特點,所以在該階段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來讀懂孩子心裡的想法。

    而除此階段之外,其他時候孩子的大發脾氣往往跟家庭教育有關。

    1:假如家裡的長輩,就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的,那麼孩子往往也會因此被影響。甚至很多時候,這類家庭的孩子在家裡表現的像小綿羊,因為懼怕長輩發脾氣的威力,但一旦離開家庭,在外面就開始和長輩如出一撤,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這類情況家長需要先改變自己,才有機會改變孩子。

    2:家裡的長輩過於溺愛孩子。如果在家孩子過的是有求必應的生活,那麼離開家到幼兒園,就容易稍不順心就覺得誰都跟她作對,然後就大發脾氣。

    3:假如以上問題家裡都沒有,那麼日常可以跟孩子模擬一些挫折遊戲。比如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家長可以不要馬上答應。而在孩子因此覺得不順心的時候,引導孩子如何跟家長商量等方法,讓孩子懂得用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發脾氣。

    4:對於偶爾的發脾氣,每個孩子甚至我們成人都會。這樣的時候,先嚐試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弄明白情緒背後的原因,一開始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慢慢多引導幾次,孩子往往自己就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二:孩子脾氣不好也算是正常的事,不要以為孩子就應該百依百順,那樣他就沒有主見了。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先弄清楚為什麼,然後再去引導改善。

    5、冷靜。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先冷靜下來,給孩子宣洩情緒的機會。

    6、耐心。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宣洩情緒後,我們要耐心傾聽他發脾氣的緣由,然後幫孩子分析、處理。

    7、教育。任何人都有發脾氣的理由,但是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也一樣,他發過脾氣後,我們透過說服教育,和他溝通,讓他明白髮脾氣是不對的,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三: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動作能力明顯的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能夠提出自己的活動想法,有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與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選擇的活動的年紀,可以說中班的幼兒是整個幼兒期思維特點表現最為典型的時期,即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最為突出。

    所以情緒也會有比較大的波動,在家長的眼裡就顯現成為很容易生氣,容易大發脾氣,這個時候,家長的正確引導就顯得特別重要。對於孩子的容易生氣,容易發脾氣,家長不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毛病,而應該作為一個年齡段的過渡特徵,平穩的讓孩子將這個階段過渡過去。

    8,要儘可能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9,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和可依靠性;

    10,絕對不能為了讓孩子不生氣,不發脾氣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11,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和孩子分析他發脾氣的原因,並且明確的告訴他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成為能力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