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靈1988

    新零售大風颳起來了,風口上吹起來的,有創業者,有理論家。

    很多行業分析師都在空談概念,談什麼是新零售?新零售與舊零售區別在哪?新零售以後將怎樣改造世界?可怕的是,很多創業者和大公司也只是概念談得多,落地做得少。

    光談概念不做實事,這並不能長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公司才會存活。最終,決定你是否成功的標準是有沒有滿足使用者需求,是不是比競爭企業更快、更廣泛、更低成本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去年11月,多點Dmall與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入駐中百66家門店。當時被媒體視為新零售領域兩大巨頭強強聯合。幾個月後再來檢驗,真的是強強聯合嗎?

    資料顯示,在多點Dmall三週年慶中,中百表現著實亮眼。其總體訂單量相比往常增長213%,GMV接近1000萬。其中,線上O2O訂單量達8.7萬單,增長達到驚人的近19倍;線下,多點自由購與自助購組成的智慧購訂單同樣高速增長,增長超過1倍。

    使用者用實際行為投票,訂單資料已經說明一切。

    這樣的高速增長,放在傳統零售企業簡直難以想象。線下零售商經常搞傳統促銷活動,僱人發傳單、公交電梯打廣告,對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使用者吸引力卻是逐年下降。在傳統思維裡打轉,業績卻怎麼也不增長,甚至大幅下滑。面對新使用者,用新思維、新技術改造傳統促銷和零售方式,已經成為趨勢和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多點Dmall與中百合作時間還很短,合作效果卻是立竿見影。它們合作2017年11月份才開始,尤其O2O業務實際上線時間僅僅不到5個月。這麼短時間創造上述業績,放到其他新零售模式也是難以實現的。如某些自行開店的新零售創業公司,5個月時間,怕是剛把門店談妥、裝修都沒搞完,別說營業拉動使用者、業績翻倍上漲了。

    隨之而來的疑問:多點Dmall和中百集團採取了怎樣的合作模式,能迅速磨合、迅速創造業績?

    一番探究後才找到原因。原來,多點Dmall一直採取“雙打”模式:一方面真正的尊重零售商,跟零售商站在一起考慮問題,充分盤活運用零售商的門店、使用者和配送能力;另一方面給零售商增加電商能力。增加電商能力,這並不是增加跑腿功能那麼簡單,而是對傳統零售商的商品、會員、供應鏈、倉儲等環節都進行深入改造,最終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中百之外,多點Dmall已經和物美、新百、美食林、興龍廣緣、人人樂、百佳華、步步高、聖豪等十幾家領先的零售企業展開全面合作,可覆蓋線下門店4000家。在易觀千帆釋出的《2018年2月新零售生鮮電商月度TOP榜單》中,多點Dmall以661.5萬月活躍使用者連續領跑,遠遠領先於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和京東到家等競爭對手。多點Dmall與零售商的合作模式已經多次驗證,這就是新零售最快、最直接、最落地的模式。

    現在傳統零售商都在謀求轉型,但究竟往哪轉?具體怎麼轉?從中百和多點Dmall合作案例中,我們可看出:傳統零售商發展新零售,重點是“改革升級”,而非 “推翻重做”,是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對原有業務進行全方位改造。當然改造過程中,需要真正有經驗、有實力的新零售平臺合作配合,以完成蛻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九歲的女人,想學門手藝還來得及嗎,能學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