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風說語文
-
2 # 華川先生
You can eir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you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這是電影《羅馬假日》裡的一句話,一直到目前,依舊很火。
恰好,研學遊是滿足讀書和旅行的最佳方式之一。
首先,開拓了眼界。在研學過程中,孩子們要不是遊覽了異地風光,要不就是見識了異地的風土人情,要不就是品嚐了異地的美味美食,要不就是異地的特殊文化。這是坐在教室裡,沉浸在書本中無法學到更無法體驗到的。
其次,培養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一人在外,小到吃飯、洗衣、疊被子、整理東西等,大到問路、購物都得自己動手,離開了父母親的包辦,他們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三是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品質。一人在外,雖則離開了父母的嘮叨,但沒了這些,他們就要學會忍受孤獨寂寞,學會忍耐和堅強。在研學過程中,還要獨自完成一些研學專案,有的可能很苦,有的需要合作,有的需要請求幫助,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的吃苦精神、團隊精神、堅持到底的精神都會得到養成。這一切是在父母身邊或在學校裡很難形成的。
研學活動還可以促進良好的家庭關係的形成。孩子在外,父母的問候和關心會顯得尤為溫暖,孩子的成長,又會讓父母欣慰和滿足。更多的,是讓孩子能體驗到父母的不容易,從而學會理解父母,關愛父母。
當然,由於有些研學活動是打著鍛鍊和體驗的旗號,行的是昧心的勾當,也讓很多人表示拒絕和反對。這需要我們家長認真考察這些單位有無資質,口碑如何,有沒有詳細的規劃,有沒有合格的導師等。
所謂研學,即研究性學習,也稱探究式學習,其目的是研究型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近年來逐漸成為非常熱門的素質教育方式。
關於研學,2012年教育部啟動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研究專案,在安徽、江蘇、上海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並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湖北省武漢市等12個地區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對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的推進提出明確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研學”的目的和意義
一是能幫助中小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二是中小學生離開父母,獨立跟隨老師和同學出來參觀學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他們的自立能力,增強他們的組織和紀律觀念;第三,部分孩子能從中受到激勵和啟發,樹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第四是中小學生可以從自身興趣出發,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然科學、社會和生活實踐中選擇和確定主題,在動手做、做中學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集體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