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將軍
-
2 # 帥氣的大梁
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並沒有刺殺董卓,當然,咱們今天可以三國演義為背景,細細探討董曹操明知董卓的實力強大,為何還要執意刺殺董卓。
董卓傭兵勤王,實則趁亂自立,趁機擴大自己勢力,也可以理解為挾天子令天下,當時他擁有兵馬20萬,當然其中直系部隊西涼軍估計幾萬有餘,但這在當時已經可以說是最大的勢力了,要知道西涼軍都是敢打敢殺的野戰軍,當然人也野,並且當時董卓手下擁有大將樊稠、華雄、張遼、郭汜、李傕、呂布等,想想這些人的戰鬥力,那可不是胡吹的!那麼。曹操為什麼還要執意刺殺董卓呢,我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
3 # 南方鵬
漢末三國的曹操,祖父曹騰雖是宦官,卻與清流交好,擁立桓帝深受信任,權傾一世享有令名“奉事四帝,未嘗有過”,父親曹嵩曾任太尉,人脈家資富足,小說《三國演義》中孟德獻刀行刺董卓一節令人讀後為之心折,但此事卻是史實所無,曹操與董卓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接受他的任命,辭官歸家,“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
4 # 曉評三國
謝邀。曹操刺殺董卓,在史書上找不到相關的記載。《三國演義》有相關情節,那麼只能用演義的角度評論。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三絕之一的”奸絕“。而曹操刺殺董卓也是他奸詐的表現,因為曹操想刺殺董卓,結果被董卓無意識破,他改為獻刀,瞞過董卓逃跑而去。演義為什麼要這麼寫?說穿了就是為了顯示曹操這個人不是一個小奸,是個大奸,這個大奸膽大心細,敢做敢為,他既然敢對董卓動土,就敢成為禍害天下,欺君罔上的大奸之徒。
-
5 # 冰哥129472092
謝友邀答。董卓進京,挾天子為所欲為,廢劉辯而立新帝,驕橫扈戶。他常常夜宿皇宮,隨意誅殺大臣。朝中有志之士,早已對董卓恨之入骨,刺殺董卓已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曹操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做為一個正義的化身,是一個有志青年,為了以後的發展,也可冒險一試。無論刺殺董卓成功與否,於情於理,對曹操是有利的,一來可以壯大自己的聲望,二來可廣招天下賢士為已所用。於是,就有十八路諸候討伐董卓,曹操是其一。
-
6 # 楊大眼看歷史
我認為曹操那時候是熱血的,是一心想著報效國家的。
何進召董卓入長安後,董卓逐漸掌握國家大權,但所做所為卻是倒行逆施、人神共憤!這種情況下,曹操想要刺殺董卓,並不奇怪!
到了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那些所謂的大佬們不思報國,也只有曹操和孫堅在真正賣力的打仗。董卓敗退長安時,只有曹操帶著自己的人馬去追擊,自己也差點在這場戰鬥中身死。但這也足以說明當時的曹操是忠於漢室的!
-
7 # 古典青年
曹操就是因為知道董卓實力強大,所以才主動提出去刺殺董卓的。
這個時候的曹操主動提出刺殺董卓,可以看出他現在一心一意想為漢室效忠,董卓做的事是在是太荒淫無道了。
還有一個原因,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名垂青史,而且在當時的曹操看來成功性應該很大的。可惜事於願違,因為一口銅鏡救了董卓一命。不然歷史說不準就沒有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了。
-
8 # 使用者楊楨楠
凡習兵之人都知:釜底抽薪的道理。既薪去鼎食不可熟也。既無食何以養頤天下氣勢。故董卓之勢盡在此理。故曹操要刺殺他
回覆列表
曹操刺董,可以理解為炒作。
董卓入京師之後獨攬大權,霍亂朝綱,淫亂後宮,滿朝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而曹操呢?曹操是宦官之後,在天下士族看來是醃匝不堪【所以士族大夫和公卿大臣們都不太看的起曹操】曹操那時居董卓之下,算是董卓同黨,這樣一來大家就更看不起他了【這就是當時董卓和曹操的大致情況】
【我們來分析這個情況,曹操去刺殺董卓,真正的刺殺趁其不注意直接抹脖子就可以了,為何還要借刀。就算真的需要借刀,暗殺這種事不是應該越低調越好嗎?而曹操卻大張旗鼓的去借刀,還專門挑王允大壽那天,要知道王允位列三公,大壽當天請的全是王公貴族且都十分憎恨董卓了。所以曹操專門挑了這樣一個可以避開董卓耳目,而又群臣聚集的場合借刀。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曹操要去殺董卓,殺國賊,要去匡扶漢室】
後來曹操刺殺失敗,就跑了。雖然曹操在洛陽呆不下去了,但是卻把名聲撒出去了,曹操刺董賊的壯舉就傳開了,曹操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上來了【曹操刺董這事,是真的失敗了?或者還是說曹操只是做做樣子?要知道,曹操如果真的殺了董卓,根本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