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心記
-
2 # 平凡的我pfdw
從我記事起,每到春天跟著父母親去地裡點土豆,等到快頭伏天的時候,把土豆收回家裡,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地窖,就放在地窖裡,一直可以儲存到第二年的清明時節。在收完土豆的時候,還可以種一些蘿蔔和白菜,等到蘿蔔和白菜成熟後,同樣可以放在地窖裡面儲存到春節後也不會腐爛。
不管過去有沒有土豆蘿蔔,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蔬菜品種也比較齊全,而且不要儲存,一年四季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了。
-
3 # 老酒館的喵咪11
“《漢書.召信臣傳》中記載了冬天在溫室裡種植蔥、韭菜的情況,並把培育出來的韭菜叫韭黃”。此外,還有4蘿蔔、蔓箐等根”
民以食為天,華夏民族飲食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是華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華夏民族是非常古老的農耕民族,飲食還是以蔬菜和農作物為生,其中蔬菜肯定是自古以來華人必不可少的食物。盤點一下我們的老祖先在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其實大致可劃分自古就有的和後來引進的兩種。
第一種:自古就有的。就是上古時期,中國自為的蔬菜。這個時期的古人吃的蔬菜,主要是各種各樣野菜,在以及此基礎上種植的。以《詩經》為例,裡面提到能食用的蔬菜的就有二十餘種,比如:
薺菜。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盡薺菜的記載。《詩經·國風·邶風·穀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2、葵菜。又名冬葵,民間稱冬莧菜或滑菜。國葵菜的種植歷史很早,最早見於《豳風·七月》。長沙馬王堆1號墓曾出土過葵籽。王幀 《農書》說:"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戰國秦漢時期的五蔬之首,甚至在唐代仍然是“百菜之主”。
3、蔥。原產地就在我們中國,也是五蔬之一。相傳神農嘗百草找出蔥後,便作為日常膳食的調味品,時至今日也是重要的調整味品之一。
4、藿。豆葉謂之藿,就是大豆苗的嫩葉,《詩·小雅·白駒》中有“食我場藿”。藿被認為是先秦時的主要蔬菜,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藿羹就是用豆葉煮成的菜羹,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
5、薤。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野韭。薤是中國自古栽培的蔬菜,據史料記載,中國殷商時即有種植和食用習慣,至今3000~4000年。
6、韭。作為五蔬的最後一種,也是中國自古栽培,韭菜今天仍然是常見的主流蔬菜。《本草綱目》“正月蔥,二月韭”,稱韭菜為“二月第一菜”。
白菜古代稱菘,原產於中國南方,魏晉時間開始流行,明清之後開始大發展,一度成為“菜中之王”。由於在隋唐宋元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在北方,所以在漢代以前似無記載,只是到了三國以後,白菜才見於記錄,如,《吳錄》載:“陸遜催人種豆、菘”。
第二種:後來引進的。有三個時期,一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也從西域諸國引進了大蒜、香菜、黃瓜等蔬菜。二是魏晉至唐宋時期。又引進了茄子、菠菜、扁豆等。三是明清後期。從海從外來傳入,比如番薯,黃瓜、土豆、辣椒、玉米等等。四是清末和民國初期。引進的洋芋,洋蔥等。
這裡大概可以這樣簡單區分,帶胡字多半是兩漢南北朝時引進的,帶番字的都是明朝以後傳入中國的,帶洋字的都是清朝末期和民國初期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