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看產品是壁壘型的,還是通用型的。

    任何一種沒有壁壘的產品,是不可能產生緊缺的,有時候地域性的,間歇性的出現一些緊缺,一般無壁壘產品供應商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漲價,除非供應商的供應商漲價了,他想把成本轉嫁。

    有壁壘的產品,你可以分為品牌壁壘和技術壁壘(規模壁壘直接排除,規模就是為了更便宜)。

    這裡面品牌壁壘比如奢侈品牌,其定價策略決定了其銷售策略,其做的就是稀缺。還有一些大眾品牌,小米手機和優衣庫,他們的產品小批次供應,降低庫存成本,然而造就一定的限量版假象。不過你看到小米和優衣庫本身對緊俏商品漲價了嗎?小米和優衣庫之類他們不會去彈性定價,彈性定價在黃牛黨手裡。因為造稀缺的產品勾起消費者的,正是性價錯覺。比如3萬的包打折,這種心理偏差讓人覺得撿便宜,比如聯名款T恤,有些人連設計師是誰都沒弄清楚,但一看99或者199的“大牌設計”,也一樣會趨之若鶩。更不用說小米,本身就是價效比。所以,造稀缺,也是在製造價效比的錯覺。即使漲價,他們也是悄悄的漲。總原則是,不要被顧客發現。

    技術壁壘定價更寬鬆,短缺如藥物,晶片系統都有可能將價格提高。但是問題在於,大多數高科技產品他們內心也有恐懼。比如最近幾年各種系統都熱衷於開源在前,應用隨後,雲服務盈利。高科技產品並非必需品(除了無法替代的幾款藥物),所以在高科技起始的時候,不是往貴了賣,而是往便宜了賣。比如愛迪生賣燈泡,40美分賣成本2.5美元的燈泡,為什麼要虧本?這和谷歌開源安卓和人工智慧演算法道理一樣,先培養市場,淘汰煤油燈,然後再透過規模盈利。只有你的技術被市場接受,你才有可能進入下一步盈利。否則你的產品在實驗室,價格高昂無人問津,若干年後新的企業彎道超車直接抄你後路。

    綜上,產品緊缺時漲價,大多數是上游傳導漲價,或者人力資源成本上升,沒有利潤的產品是沒有必要生產的。所以大多數都是這個情況。而有壁壘的產品,大多數也不會在緊缺的時候漲價,品牌為了造稀缺,他們要維持價效比,技術為了培養市場,不但不能漲價還要便宜的提供給使用者。那麼大多數緊缺時期的漲價,可能集中在醫藥領域。一個藥物智慧財產權保護期20年,這幾年是這個藥物的套現時間,他們會在這個時候漲價。因為部分藥物在治療某種疾病的時候無可替代。但是如果一個疾病是有選擇的,有兩種專利療法,那麼競爭就又回來了,價格又成了考慮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篇動畫和短篇動畫,在動畫製作上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