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七8113

    在工作期間,也經常有人諮詢這個問題。那麼如何安全,有效地對證選用健脾胃類中成藥呢?現就這個問題,作如下簡單,供參考。

    健脾胃的中成藥,主要是指能邦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的藥物。大家都知道,脾胃虛弱有多種證型,常見的有脾胃氣虛證,脾虛夾溼證,脾胃虛寒證(脾陽虛)這三種證型。所以,在選擇中成藥時,對證用藥是關鍵。也就是說,對脾胃氣虛證,應選用益氣健脾類中成藥。對脾虛夾溼證,應選用健脾祛溼類中成藥。對脾胃虛寒證,應選用溫陽散寒,健脾類中成藥。

    益氣健脾類中成藥。益氣健脾類中成藥有多種,如人參健脾丸,四君子丸,開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等,常用於治療證見神疲力乏,倦怠,少氣懶言,食後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的脾胃氣虛證。此類中成藥主治脾胃氣虛,對因飲食不節,以及其它病因的脾氣虛弱證,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療作用。如開胃健脾丸,既可補脾氣,又能健胃消食,對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痞滿,洩瀉有顯著療效。

    健脾祛溼類中成藥。健脾祛溼類中成藥代表性的有:參苓白朮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平胃丸等。這類中成藥都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可治療證見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大便溏稀,大便粘膩,身體浮腫等症狀的脾虛夾溼證。此類中成藥的特點是既能補脾之氣,又能祛去脾虛不能運化,停留在體內的水溼。如參苓白朮丸,就有既能補氣健脾,又有祛去溼氣的雙重功效。

    溫陽補脾類中成藥。此類中成藥,主治的是脾胃虛寒證,也就是脾陽虛證。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劑等。這類中成藥大都有溫陽健脾,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的是脾胃陽虛,裡寒內生,證見肢寒畏冷,脾陽不振,胃脘或腹部冷痛綿綿,遇寒則重,遇熱則輕,並伴有腹痛洩瀉的脾陽虛證。如附子理中丸,就有溫脾陽,健脾胃,散中焦之寒的作用。

    總之,健脾胃藥應對證選擇,不可盲目服用。建議最好在購藥時,諮詢住店藥師。對證用藥,才會有療效。

  • 2 # 脾胃範兒

    該怎麼選擇健脾胃的中成藥呢?

    脾胃虛弱溼中醫上的說法,通俗地說就是我們脾胃的正常功能不足,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導致我們集體出現消化吸收障礙,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經脈空虛,肌肉萎縮等等。所以可以看出來我們的脾胃功能是有多麼地重要。

    那麼這麼多健脾胃的中成藥,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其實脾虛也分為很多種,中醫主要將它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陰虛等。

    【脾氣虛】

    脾氣虛的症狀主要是我們平時會表現為總是神疲睏倦,乏力,自汗,便秘,大便糖稀,面色也會發黃,吃完飯後總是會腹脹,舌苔白厚 並且舌頭有齒痕。

    適宜的中成藥:參苓白朮丸 補中益氣丸 香砂養胃丸

    【脾陽虛】

    脾陽虛又被稱為脾胃虛寒,我們臨床上會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腹瀉腹痛,畏寒怕冷,小肚子發涼,有時候稍微吃一定生冷油膩的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

    適宜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胃陰虛】

    胃陰虛主要是我們的胃火亢盛,而症狀和上述的不太一致,我們總是會有飢餓感,總會口臭,口乾,大便乾燥,舌苔厚膩發黃,臉上也容易冒痘。

    適宜的中成藥:清胃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天腋臭形成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