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還是不花錢,這是個問題,而且,這應該是所有上班族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明明知道應該存錢,明明知道應該計劃,
但就是控制不住,等回過神來的時候,錢已經花出去了,然後就是難以承受的負罪感和無力感。
這個死迴圈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來講講,為什麼花錢是件痛苦的事。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屬於“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我們天生排斥損失;如果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任何形式的損失都會讓我們難受。
而為什麼買買買卻很治癒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買買買的時候,我們不光是在獲取一個東西的所有權,我們還在為自己施加一個暗示(suggestion):“ 我正在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在現代社會,“消費”這個行為早已被符號化(symbolized),一件消費品不光有“使用價值”(use value),還有“符號價值”(symbol value)
驅使我們消費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慾望。
我們透過消費來確定自己的群體劃分、來體會自己的階級歸屬感,同時,我們也透過這個行為來感受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感”(control)
但是顯然,這個控制感是虛假的,因為我們並沒能控制自己的錢。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這當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的確有法可尋。
首先你要想明白:維持這樣一個符號系統是否真的對自己有利?
如果你只是被社會裹挾著進入這個體系,那麼,繼續這種消費並不會為你帶來任何認可,它只會讓你變得更加不自由。
花錢,還是不花錢,這是個問題,而且,這應該是所有上班族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明明知道應該存錢,明明知道應該計劃,
但就是控制不住,等回過神來的時候,錢已經花出去了,然後就是難以承受的負罪感和無力感。
這個死迴圈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來講講,為什麼花錢是件痛苦的事。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屬於“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我們天生排斥損失;如果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任何形式的損失都會讓我們難受。
而為什麼買買買卻很治癒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買買買的時候,我們不光是在獲取一個東西的所有權,我們還在為自己施加一個暗示(suggestion):“ 我正在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在現代社會,“消費”這個行為早已被符號化(symbolized),一件消費品不光有“使用價值”(use value),還有“符號價值”(symbol value)
驅使我們消費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慾望。
我們透過消費來確定自己的群體劃分、來體會自己的階級歸屬感,同時,我們也透過這個行為來感受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感”(control)
但是顯然,這個控制感是虛假的,因為我們並沒能控制自己的錢。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這當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的確有法可尋。
首先你要想明白:維持這樣一個符號系統是否真的對自己有利?
如果你只是被社會裹挾著進入這個體系,那麼,繼續這種消費並不會為你帶來任何認可,它只會讓你變得更加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