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慎之心理
-
2 # 心理學充電時間
對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來說,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態度,更多是選擇寧缺毋濫,因此面對晚婚的問題,家長彷彿成為了熱鍋上的螞蟻。
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定要結婚嗎?我想這不是一個命題,也不是一個要求,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情感。
結婚並不是硬性的規定,如果你找的人不合適,最終造成離婚也是得不償失。對於婚姻來說,在有感情、有親密性的關係與無感情、無親密性的關係是不一樣的。
你要意識到,一旦你走進婚姻,就要付出相應的責任。晚婚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周圍。身邊的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父母年紀已經大了,期待著弄孫為樂的美好情景,父母的焦慮和擔憂。也都是有自己的原因,因而對兒女催婚也是無可厚非。
但對於許多單身未婚的人來說,單身並沒有那麼痛苦,反而他們在享受單身帶來的一種自由。更多的壓力是來自身邊的父母,親人,朋友等等。
溝通
對於沒有確定的事情,人們通常沒有掌控感,這種不可控感會讓人沒有安全感。長期的處在這樣的狀態,會產生擔憂的情緒。
父母由於擔憂子女的未來,子女的婚姻,大多數都處在焦慮的狀態下,所以你必須和父母說明你真實的想法。你對幸福和愛情的追求,自己對於婚姻的定義是什麼。彼此透過有效的溝通來表明彼此心意。讓父母產生一種可控感,減少擔憂和焦慮。
適齡青年被父母逼婚,父母覺得,“介紹給你的都是靠譜的,可以步入婚姻的,你去了解一下憑啥不願意?”父母的意思是,就像你在外面認識一位陌生的朋友一樣,只是平臺不同罷了。
但孩子就是很排斥去見相親物件,原因在哪裡?
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被逼的,是被父母安排好的。人天生有一種抗拒感,這段關係裡就有自主和服從的衝突。
就像那句話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比如到春節,有些青年人怕被逼婚,不敢回家。即使回家了,也不願意待在家裡,常往外跑,害怕父母安排相親。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每次看到媽媽的電話都會吐槽,“哇塞,天吶,又來了。”有時,她甚至不願意接媽媽的電話。
她在抗拒被父母逼婚這件事。
在父母逼孩子相親的狀態裡,間接地否定了孩子自主的權利,類似特別無奈的服從的感覺。
如果孩子被迫去相親或在父母的安排下非常願意去相親,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孩子對父母非常認同,他們相處的很融洽,彼此尊重,是合作的關係。
第二種可能性,孩子一直在扮演乖巧和聽話的角色。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許要依賴父母給予他一些資源,不管他是自願的還是無奈的,聽話的孩子大部分沒有完成自主的過程。
而現代婚姻,特別是對於自我照顧能力比較強的精英人群來說,婚姻給自己帶去的好處,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多,所以,經常聽到一個詞“逼婚”“催婚”。
而經濟發展,價值觀多元,以及生活狀態的多樣選擇,包括人際網路越來越發達,這都將讓這個社會青年進行“婚與不婚”的思考,他們在想:我為什麼要結婚。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by 胡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