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文拓維數學

    分階段說吧

    對於11歲一下的學生(六年級一下的同學),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同時對學校的老師這種“權威”富有服從性。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老師的話全部聽,家長的話基本能服從。對於獨立性而言,平時家庭中的一些,事可以徵詢孩子的意見,重點要讓孩子們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一些小事情不妨尊重孩子的意見,例如去看什麼電影,週末到哪裡玩兒。對於一些孩子明顯無法處理的事兒,例如除外旅遊的規劃等,儘量讓孩子參與到決策過程中,讓他慢慢體會和了解處理問題的方法,適時的與孩子進行討論交流。

    對於12到14歲的孩子(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青春期的躁動已經開始在孩子們身上有所體現,很多家長私下交流的時候,都開始抱怨孩子沒有以前聽話了。

    這個時候,家長在於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儘量不要用“權威”來壓制學生,應該慢慢的以一種平等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比如對於玩手機的問題。很多家長一上來就是絕對的禁止,甚至與孩子方面爭吵時咂摔手機。這樣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進一步的催化學生的逆反心理。處理的方法,可以徵詢學生的意見,比如一週可以玩兒多久的手機,在哪個時間段玩兒,如果違反了該如何處罰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來規劃時間,而不是由家長直接命令。

    很多家長都和我說自己很開明,每次都會和孩子交流。然而每次談話都是家長說,孩子聽。最後孩子為了儘快結束這種表面化的“平等對話”,往往敷衍了事--反正都是你們說了算,我先應承下來,你們說的都對,我都沒意見。然後該幹嘛還幹嘛。

    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規劃時間,他說一週七天,要玩兒8個小時,家長可以以商量的語氣,推薦一週4個小時,最後取個折中方案,一週6個小時。重點不在於最後到底是一週多久的時間,而是要讓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願意和我真正的交流,我的意見受到了認可。

    對於家長,在這個階段,要慢慢的學會“接近”學生,而不再是讓學生接近家長。所謂培養獨立性,首先要能夠做到平等相待。

    對於15到17歲的學生(初中二年級到高中一年級),他們每天有一萬種方法能把你活活氣死,然後再把你氣的活過來。這個階段的學生,生理上逐漸的發育,心理上開始追求認同感,但是沉重的學習負擔,來自身邊環境的壓力讓他們有一種深深的撕裂感。旺盛的精力無處發洩,自我追求的目標無法得到認同,因此在於家人交流的過程中,要麼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什麼都不和家長說,沉默是今晚最美的風景,要麼像個火藥桶,一點就著,不點也能自己“原地爆炸”,不和你吵個昏天暗地,飛沙走石,今兒晚上誰也別睡覺。

    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拋棄那種我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學生不聽話才是正常的。

    基本的原則,首先控制家長自己的情緒,你都是個火藥桶就不要怪學生和你“互相傷害”。其次還是平等的對待學生,要培養獨立性,必須先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仍然把他看成自己的“附屬品”就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最後,不要做孩子生人的規劃者,要做他的陪伴人。

    對於18歲以上的孩子,什麼,你都是有身份證的人了,不好好聽女朋友的話,還想要造反是咋的!準備當一輩子單身狗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和老鼠》傑瑞的cc面板怎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