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復興路上你我同行

    ”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因為兩者沒有任何外在的必然聯絡和內在的邏輯關係。所以在人云亦云的傳唱中,演變成了一句非常流行、十分“文雅”的“咒語”一一“你是個鳥人”。

    諺語它不同於成語,如果從邏輯上去分析推理,首先這個出發點就不對。諺語是人類從事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對一切自然現象及一切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總結。它是來自於民間、來源於生活。有著典型的草根文化,直接、形象、淺顯、易懂、利於傳唱等特點。為後人生存、學習、處世,提供指導、提醒、警示的作用。這種樸實、實用的語言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口口相傳融入生命的每個角落,讓我們在耳濡目染中學習、改進,在前進途中少走彎路……

  • 2 # 木兮有枝

    1.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按照邏輯語言,這句話的邏輯方程式應該是:

    摸鍋底→手黑

    拿油瓶→手膩

    而這條諺語翻譯過來的邏輯語言應該是:

    -摸鍋底→-手黑

    -拿油瓶→-手膩

    明顯犯了邏輯中“否定前件”的錯誤。我們來仔細推敲一下這句話就能知道。

    摸鍋底是會導致手黑的,而拿油瓶是會導致手沾上油而變膩,所以前推後是成立的,摸鍋底和拿油瓶是導致手黑和手膩的充分條件。

    但是不是不摸鍋底手一定不黑?假設我們不摸鍋底,去抓了花園裡的土,或者摸了倉庫裡的煤,手一樣會變黑;同樣,我們沒有摸油瓶,而是直接摸了灑在地上的油,手也一樣會變膩。所以可見,否定前件,是推不出後件的,也就是說這個諺語本身邏輯上並不成立。

    因此正確的推理方式應該是,“否後推否前”即:

    -手黑→-摸鍋底

    -手膩→-拿油瓶

    如此邏輯上才是通順的。

    2.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可能是說,越老越有經驗,越老越有內涵,所以我們應該多聽從長者的建議。這話在邏輯上犯了什麼錯呢?

    它的錯誤就在於,不是所有長者都是有經驗明事理的長者,也不是所有長者的話都是具有普適性的真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假設,A的爺爺是小偷出身,習慣了不勞而獲和投機取巧,在教育A的時候就告訴他,多讀書是沒用的,重要的是練手速……這樣的老人言,你說聽嗎?

    古往今來,無數人運用著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教育自己的後代,他們對於這些晚輩來說,都是老人,但他們的話,很大一部分卻是極具誤導性的。因此“老人言”的普適程度以及正確性,往往“因老人而異”。

    也就是說,這句諺語在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上犯了錯誤,通常在不註明為特稱命題(即有的,有些,表部分)時,涵蓋的往往是全稱命題(所有,一切,表全部)的意義。誤把適用於部分人的特稱命題,用適用於所有人的全命題來表達,就會出現邏輯上的錯誤。導致這樣的諺語,難以具有普適性,從而無法成為真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天熱,留守老人做農活要注意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