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這個題問的方法是有語病的,這也映射出了當下社會對科學理解不夠的程度。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並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名詞。是指對已發現、積累、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的運用。同時,它還是一種態度、一種觀點或者一種方法。所以正確的問法應該是"人們有哪些不符合科學正規化(或科學理論)的習性?“
對人類個體來說,如果具有一種對事物的質疑,查證,總結和實踐的精神。那就說明這個人具備科學精神,或者按題目的病句來形容說“這個人很科學。”如果某個人類個體對某種事物的內在原理十分精通,並且能夠運用這些原理實踐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那我我們稱之為這一領域的科學家。
如果你發現或理解一個事物的客觀規律,在明確的前提條件下放之四海皆準,那我們就說這就是一個符合科學正規化的規律。
這裡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科學是一箇中性詞,它不包含褒貶的含義。所以如果我在文中提到了某些行為或做法不符合科學的正規化,那並不代表我在貶低這種行為或做法,望勿噴。
——————————分割線——————————
首先對個人來說,最符合科學精神的行為是對一切自己不明白的事物問一句“為什麼“,而且絕不接受說你信就行了不要問理由這種故作神秘的推脫。也就是要具備質疑精神。
其次,科學作為人類個體所具備的一種精神而存在時,是同宗教信仰,哲學等這些事物平級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大家都做過一些類似目的的事情,比如解釋世界起源,但是大家追求的方向不一樣。
那麼,什麼是題裡問的人們“不科學”的習性?
盲從和迷信首當其衝。(這裡忍不住要吐槽一下,被科學成果砸了飯碗的大師們一臉高深的說“不要迷信科學“,麻煩你們先去理解理解什麼是科學吧)
時下最常見的就是朋友圈傳播的"真相"文章,這裡並不是說文章的對錯,而是說無腦轉發這個行為,就"不科學"。看了就信,不去查證,因為文章裡的幾條"經典"過捕風捉影的案例,便恍然大悟,悔不當初,立刻拿來當做金科玉律,並加入傳播行列……。這種習性,真的很“不科學“。
其次,還是因為質疑,科學自身的發展就在不斷地擴充甚至推翻自身的經典。比如牛頓經典力學被擴充成相對論,又比如日心說推翻地心說,再到現在的宇宙觀又推翻了日心說。所以科學領域內的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反觀某些領域,以理論源自上千年前為榮,動不動搬出古人為例證實自己的高深,言外之意就是後來的傳承再無超越,也無發展。如果你是思想或者哲學也就罷了,偏偏又是應用範疇,直接影響人民大眾的生活。哎!就算這種理論在應用上偶爾有幾分效果,但這仍然很“不科學”(大家猜我說的是哪個理論)。
時下社會上很多人拿科學作為事物正確與否的準繩,這一方面反映出了科學力量的強大,但也使某些群體的利益收到了衝擊。這些群體隨即與時俱進開始來蹭"科學的熱點",強行把自己貼上科學的標籤來迷惑淳樸大眾,誤事,甚至誤命!這也說明現在社會科普程度的不夠。
嚴格來說這個題問的方法是有語病的,這也映射出了當下社會對科學理解不夠的程度。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並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名詞。是指對已發現、積累、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的運用。同時,它還是一種態度、一種觀點或者一種方法。所以正確的問法應該是"人們有哪些不符合科學正規化(或科學理論)的習性?“
對人類個體來說,如果具有一種對事物的質疑,查證,總結和實踐的精神。那就說明這個人具備科學精神,或者按題目的病句來形容說“這個人很科學。”如果某個人類個體對某種事物的內在原理十分精通,並且能夠運用這些原理實踐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那我我們稱之為這一領域的科學家。
如果你發現或理解一個事物的客觀規律,在明確的前提條件下放之四海皆準,那我們就說這就是一個符合科學正規化的規律。
這裡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科學是一箇中性詞,它不包含褒貶的含義。所以如果我在文中提到了某些行為或做法不符合科學的正規化,那並不代表我在貶低這種行為或做法,望勿噴。
——————————分割線——————————
首先對個人來說,最符合科學精神的行為是對一切自己不明白的事物問一句“為什麼“,而且絕不接受說你信就行了不要問理由這種故作神秘的推脫。也就是要具備質疑精神。
其次,科學作為人類個體所具備的一種精神而存在時,是同宗教信仰,哲學等這些事物平級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大家都做過一些類似目的的事情,比如解釋世界起源,但是大家追求的方向不一樣。
那麼,什麼是題裡問的人們“不科學”的習性?
盲從和迷信首當其衝。(這裡忍不住要吐槽一下,被科學成果砸了飯碗的大師們一臉高深的說“不要迷信科學“,麻煩你們先去理解理解什麼是科學吧)
時下最常見的就是朋友圈傳播的"真相"文章,這裡並不是說文章的對錯,而是說無腦轉發這個行為,就"不科學"。看了就信,不去查證,因為文章裡的幾條"經典"過捕風捉影的案例,便恍然大悟,悔不當初,立刻拿來當做金科玉律,並加入傳播行列……。這種習性,真的很“不科學“。
其次,還是因為質疑,科學自身的發展就在不斷地擴充甚至推翻自身的經典。比如牛頓經典力學被擴充成相對論,又比如日心說推翻地心說,再到現在的宇宙觀又推翻了日心說。所以科學領域內的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反觀某些領域,以理論源自上千年前為榮,動不動搬出古人為例證實自己的高深,言外之意就是後來的傳承再無超越,也無發展。如果你是思想或者哲學也就罷了,偏偏又是應用範疇,直接影響人民大眾的生活。哎!就算這種理論在應用上偶爾有幾分效果,但這仍然很“不科學”(大家猜我說的是哪個理論)。
時下社會上很多人拿科學作為事物正確與否的準繩,這一方面反映出了科學力量的強大,但也使某些群體的利益收到了衝擊。這些群體隨即與時俱進開始來蹭"科學的熱點",強行把自己貼上科學的標籤來迷惑淳樸大眾,誤事,甚至誤命!這也說明現在社會科普程度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