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子李談天下
-
2 # 子夜羌笛
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件。“澶淵之盟”是北宋在取得軍事對峙時的相對優勢時透過談判獲得的盟約,雖然給予遼朝一些歲幣以及開發邊境的榷場,但遼國同意稱宋朝為兄,更重要的是:此盟約給遼宋兩國邊境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
而“靖康之恥”是在金宋兩國共同攻滅遼國以後,金國發現了宋朝軍力孱弱故大舉南下攻伐,進而奪取了北宋都城開封以及長江以北的大片領土。“靖康之恥”不僅帶來了國土以及都城的丟失,甚至宋徽宗和宋欽宗、包括大量的皇親國戚、後宮嬪妃都成為了金人的俘虜和戰利品。未能統一全國的北宋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時本就一直弱勢,“靖康之恥”後隨著岳飛的死以及秦檜等人的議和更是一蹶不振,徹底淪為了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
澶淵之盟和靖康之恥對比,差別非常大,完全不是一回事。
澶淵之盟是公元1004年秋季,遼大軍在蕭太后與遼聖宗的率領下,大舉入侵北宋,宋真宗御駕親征至澶州(河南濮陽)督戰。遼軍孤軍深入,雖然多次打敗宋軍,並俘獲宋軍大將王繼忠等,但是河北多處城鎮仍然由宋軍堅守,遼軍腹背受敵。在澶州城下宋軍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由於自身實力並不足以滅宋,戰場形勢並不是很有利,很早就透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靖康之恥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幹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可以看到,澶淵之盟時,宋軍雖然戰事不利,但是並沒有大敗,主要城鎮仍在宋軍手裡,和遼軍也是處於對峙狀態。遼軍並無把握殲滅宋軍。雙方處於麻稈打狼,互相都有懼怕的地方。
靖康之恥時候的軍事政治形勢完全不同。西路金軍圍攻太原,雖然太原在王稟的指揮下,宋勝捷軍堅守城池,完顏宗翰利用圍城打援,把分批投入的宋援軍消滅,特別是种師中的宋軍當時唯一的精銳西軍。太原之戰消耗了宋軍主力。而完顏宗望的東路軍直撲汴梁城下,宋軍防禦崩潰,汴梁被佔領,皇帝被俘。
澶淵之盟和靖康之恥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宋方實力尚存,而且君臣具有戰意,遼軍無必勝把握。一個是軍破城碎,君臣淪為俘虜。所以澶淵之盟,宋方只付出了很小的代價,換得百年以上的和平時期。而靖康之恥,則是國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