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搞笑、最文藝、最具文化歷史沉澱、最有趣、最土鱉、最有情懷、最奇葩。
3
回覆列表
  • 1 # 帶你走進博物館

    在目前逛過的博物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博物館的兩件文物,曾侯乙尊盤和越王勾踐劍。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說說曾侯乙尊盤,它可以說是迄今為止出土儲存最為完好的、最為複雜的、讓人歎為觀止的一件青銅器,看圖就會知道,這絕不是之一那麼簡單。

    曾侯乙尊盤青銅尊通高30.1釐米,口徑25釐米,底徑14.2釐米,重9公斤;青銅盤通高23.5釐米,口徑58釐米,重19.2公斤。

    最早它的製作工藝曾引起過爭論,直到一位學者,也是曾經曾侯乙墓的挖掘者黃金洲老先生耗時二十年一比一複製了這件真品,,人們才對它蓋棺定論這是用失蠟法制作的一件絕世珍寶。

    想像一下現代人用電、烙鐵等工具用了二十年,而在古代他們落後的面貌卻打造了這件真品,由此可見我們的老祖宗是何其偉大,他們的智慧又是讓我們後人至今都無法想象的。

    這件真品四周可見見千餘條小蛇、龍紋,他們是蟠螭紋,工藝之精細,看看現在仿造的價格,怎麼樣,知道它的價值了吧!

    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整體弧線相搭配,和諧又統一。紋飾精美絕倫,在尊頸與腹之間加飾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由透雕的蟠螭紋構成,獸沿尊頸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長舌垂卷如鉤。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虯龍四條,層次豐富,主次分明。千條紋飾和諧分佈,美而不雜!

    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隻方耳,皆飾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於口沿,與盤腹蟠虺紋相互呼應,從而突破了滿飾蟠螭紋常有的滯塞、僵硬感。

    真是讓人無比驚歎,至今都無法看到附飾物的鍛打和拼接啊,這就是採用失蠟法鑄造的原因。由於以失蠟法仿鑄之器無鑄痕卻有砂眼,所以至今仿製的物件都很難達到完美。可以說是一件鬼斧神工的傑作,想想二千年前啊,這工藝值得打動你。

    很可惜在博物館內這件物品的介紹並不多。

    第二件是越王勾踐劍

    這把劍出土之後居然一點鏽跡沒有。劍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據說還有個小故事,傳說就是劍出鞘必見血,當時在挖掘過程中,工作人員想一睹劍的風采,拔出劍,一不小心把手割破了,真的印證了了那句話,是不是很玄幻。

    再來看看這把劍,它特別之處在於,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想想古代沒圓規哦,2000多年前如何做到同心圓毫無差的呢?另外劍身上佈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精美絕倫,直到現在還清晰可見,另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可惜的是少了一個綠松石。

    這把劍出土時,金光閃閃,寒氣逼人。一般來說青銅器可是有鏽的,但是它沒有,據考證越王劍採用了複合金屬工藝,即兩次澆鑄使之複合成一體,這種複雜的合金屬工藝,直到近代,才有一些西方國家開始使用。可是我們的老祖宗,兩年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非常讓人敬佩古人的智慧。

    有說博物館的是高仿不知真假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暑假裡都玩了哪些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