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工作師一菠蘿君
-
2 # 鏡雲一行
所有供給都是為滿足需求而體現價值的。養老旅居地產,這個產品定位中包含兩個概念:(1)養老(2)旅居,如何理解哪個為表、哪個為裡是不同投資商的不同理念,這首先要看企業的投資訴求是“現金快速週轉”還是“資本長期運營”,這是關鍵。
2016年突然暴增了大量的旅居專案,因為樓市投資熱情“爆棚”,而城市的限購限售政策使得投資需求外溢,因此主要都是圍繞“優質自然資源屬性”,操盤核心思想就是“賣房子”,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卻發現“銀根收緊投資意願驟減、文旅盤嚴重供過於求”了,沒有長期使用價值的“假旅居概念”沒有投資支撐了,全國的地推渠道都慘淡經營。可以肯定說,僅靠自然資源賣房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銀髮經濟是藍海這是不爭的,現在45-55歲的人是享受改革紅利的一代,有財力、敢花錢、認同品質生活理念、對家庭有責任感,同時又逼近退休階段,對後半程的人生開始長遠規劃,因此旅居產品的養老價值屬性成為核心競爭力。旅居養老與城市養老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城市養老機構看重的是醫療和護理品質,而旅居養老專案側重的是AAC人群的社交性和身心體驗。
我從業多年的觀察發現,旅居養老在產品規劃上有幾個需要重點最佳化的點:
(1)選址上只要滿足相對較好的氣候、空氣、100公里跨域交通節點(如機場、高鐵)即可,不必非得著名景區,那地價海了去啦;
(2)房型設計上一定加入養老公寓的設計準則,比如醫用電梯、輪椅通道、戶內門加寬、衛生間護老設計等等,符合老年人的使用要求;
(3)園區規劃上突出老年人健身休養和社交生活的需求,最好採用戶外組團園林的形式,劃分不同型別老人的社交場所;
(4)配套上不必非弄個三甲醫院(投資太大但使用效率很低),但二甲康復醫院或專科醫院可以配置,既滿足臨時生病的診治,又為一些慢性病老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康復型治療,這很重要;
(5)生活配套上提供圖書館、老年藝術中心、老年食堂等這些豐富完善日常生活感受到設施,讓老人待得住、過的舒心;
(6)服務配套是重中之重,老人的候鳥生活脫離熟悉的城市,會有很多不變,比如接送機叫車、外出短途旅遊陪護、鐘點服務、家庭按摩保健、日常體檢監控等等;
總之,養老旅居現階段的產品過於偏重房產投資,其實不是定位候鳥養老的,使用價值很低,而下階段將比拼的是生活使用感受,一住三五個月甚至更長,配套不可心,如何能吸引那些45-55歲的“準老人”呢,更何況這些準老人的父母都75往上了,華人的孝老文化很重,所以養老旅居產品的規劃定位需要滿足兩個年齡層的共同需求,這樣的產品價值它自己會說話,需求是剛性的。
回覆列表
1.首先得生態環境好,好生態才能吸引人們前往,如海南省,雲南省,不僅生態好,而且氣候適宜,成為養老旅居的首選目的地。
2.養老地產基礎設施便利化,首先必須有良好的醫院配套,適合老年人的娛樂文化設施,便利老年人的生活的裝置,交通位置便利老年人出行等
3.要體現專業化,如配置社工,心理諮詢師等,進行專業化的服務,滿老年人的心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