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盞輕紗

    國企的獨特性,導致了員工也具有相同的特質。

    缺乏競爭,國企很多時候資源都是壟斷的,很多上下游資源都是直接獲取的,缺乏市場上的擇優過程。一旦放開保護,流入市場競爭,生存經驗較少。

    企業目標不同,很多國企的目標是保障民生,而普通企業的目標肯定是盈利。目的不同,公司所有的決策,組織架構,員工的工作側重,都會因此而不同。

    公司間的差距其實也就是人之間的差距

    國企出來的,其實和大平臺出來的人一樣,剛開始信心滿滿,一開始找工作就各種碰壁。時間久了,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了,這種是典型的心裡創傷性應激反應。這個需要調整一下心態,再開始找工作。

    這可以形容下你的處境,考完駕照了,看見滿世界的老司機,突然不敢上路了。其實大可不必,找一個同行業的工作,大不了降一個級別,從頭做起,因為你有核心的技術能力。

    適應環境只是一個過程。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 2 # 沈理職談

    這是很多國企人離職後普遍會遇到的情況,一旦離開國企這個穩定的平臺,頓時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了,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毫無頭緒,這也是類似局面下的人之常情。這個場景,想要破局,關鍵點在於:先擺正心態,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然後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和人脈資源,著重挖掘自己的“軟實力”,根據自身現實情況來確定下一步的目標和規劃,切勿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騖遠。這是我寫在前邊的話。

    有國企從業背景的人,離職後出來適應新的職場生活,都會有一定的迷茫期,這其實是面臨新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時候的正常反應,作為局中人來說,如何能清晰的認識自己,認識現實,認識未來,整體的建議有幾點:第一、國企從業五年了,雖然不見得你有什麼專業技能的積累,但你的職場生涯並不是空白,之前所有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都是一種職場經驗積累,更何況在國企裡你是有本職工作的,這都是積累,將這些因素提煉出來,都是自己再出發的資本,因此要學會挖掘和發現自己的“價值點”;第二、一個人的職業能力不僅僅是你“會做什麼事”,更重要的是你“能做什麼事”,前者講的具體的工作能力,後者講的則是職場軟實力。特別是從國企出來的職場人,當你感覺沒有一技之長的時候,不妨思考自己的軟實力有哪些,這是國企人非常大的優勢所在。第三、從國企出來的人,想再次出發,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思考“人脈”變現的問題,不要總覺得自己在國企是虛度光陰,靜下來你會發現可利用的資源是非常多的,這也是優勢所在;第四、在整個過程中,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從國企出來以後,要懂得將姿態放低,哪怕從基層的小事做起,你也會逐步找到感覺的,雖然一時半會不見得能有大的突破,但過程中自然會發現更多的機會,這就是先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性;第五、在整個角色切換的過程中,個人心態調整、軟實力挖掘、人脈圈子啟用、量變到質變積累,將會成為破局關鍵點。如果你能夠認真的將我說的這些理解明白,你的困局將會迎刃而解。

    第一、為什麼從國企出來後,你會感覺什麼也不是?該如何扭轉自己的心態

    題主的這個心態很常見:從國企出來,到底能幹點什麼呢?

    很多人都有疑問:同樣是工作,為什麼從國企出來以後就感到迷茫呢?到底是國企的環境造就的還是自己的心態造就的呢?

    我們首先就來分析:為什麼從國企出來以後,你會感到迷茫?

    1、國企的工作環境相對穩定,磨滅了自己的奮鬥之心

    在很多人的眼裡,國企就意味著穩定,工作按部就班,而這也是現實情況。

    因此,在國企裡呆的比較久,很容易被這種工作環境同化掉,自律能力稍差點的職場人,就會慢慢的磨滅掉自己的奮鬥之心,工作的激情慢慢淡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常常感嘆“國企讓人感覺在養老”的原因。

    雖然現在很多國企慢慢的改變了這種工作環境,但畢竟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多數情況下,仍存在“溫水煮青蛙”的氛圍。

    對於職場人來說,很多人養成了“國企人”的心態,因此一旦離職,回憶起多年的工作,似乎找不到什麼成就感,總覺得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能幹點啥,該乾點啥,這就是離職的國企人“不知道怎麼辦”的直接原因。

    從這個邏輯出發,離職後的國企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對工作節奏的認知。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是有本質區別的,企業單位對業績的要求將會更嚴格,優勝劣汰的法則將會更明顯。從現在開始,你要開始深刻理解“價值交換”的邏輯,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積極主動,將自己的風險意識、壓力意識釋放出來,這樣你才能更有動力去改變自己。

    2、國企的工作重複性比較強,很難積攢豐厚的專業技能,離職後缺乏自信

    另外一點,國企裡工作的流程比較固化,工作重複性較強,允許你創新和發揮的並不多,照章辦事也是一種常態。

    在這個工作規則下,很多國企人在工作中就會被“固步自封”,個人的眼界和提升非常有限,長年做單調的流程配合,很難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技能,這就是國企人不知道自己“會幹啥”的痛點所在。

    雖然這也算殘酷的現實情況,但你永遠忘了一點:國企教會了你什麼?

    其實從國企出來的人,多數情況下,在對人性的認知和工作的邏輯理解上會更有優勢,情商相對會更高一點,這也是現實情況。

    從這個邏輯出發,你現在要思考兩個方面:第一,雖然你之前的工作不見得專業性很強,但畢竟是“某領域相關”的工作,這種關聯性是值得你思考的,也是你下一步找工作的方向之一;第二,在國企中,你處理工作的邏輯,處理同事關係的邏輯,對待客戶的邏輯,其實也是一種修為,也是優勢所在,不要覺得一無是處。

    3、國企工作的圈子侷限,對企業工作認知不夠深

    另一個原因,從國企出來,你不知道怎麼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腦海裡對企業單位的認知度還不夠,你覺得自己國企人的身份去適應新的職場,匹配度很低,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是很多人吐露出的心聲。

    在這個邏輯下,你現在其實要這樣思考:不管是國企單位還是企業單位,從本職上來說,職場人還是一種“為了生存而打工”的角色。雖然你現在沒有什麼專業技能,但只要你願意去學習,去積累,重新適應新環境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關鍵就是“要放低姿態、願意學習、空杯心態、資源利用”,這幾點是關鍵的心態。

    4、在沒有依靠的情況下,你有一種對新生活的恐懼感。

    從內心深處來說,國企人的職場再出發,一定要去克服對新生活的恐懼感,這是很多人存在的問題。

    在這個情況下,我的建議是:從國企離職後,要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把之前工作中有成就感的事件總結出來,把自己的知識結構梳理成系統化的方法論,在這個空檔期多去看點書,增加自己的理論修養,多和身邊的人進行溝通交流,讓自己在過渡期樹立自信。

    小結:作為從國企離職的職場人,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感到迷茫,你的擔心和顧慮在哪,每個因素下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個人的認知在哪裡。把這些想明白,你接下來才能理性的去規劃自己的職場。

    第二、這個局面下,如何對自己進行認知?個人的職場優勢在哪裡?

    我每次給別人做職業規劃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麼個情況:很多人因為過往工作沒有太多的積累,往往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工作。

    在同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能力”進行“雙層次”認知。

    在這裡我們用著名的“冰山模型”來進行剖解。

    冰山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於1973年提出的,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這個模型反映了一個人全部的內在價值。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瞭解與測量的部分,也是容易被個人認為是專業技能的能力。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是很多人意識不到的能力因素。

    1、你對職場人情關係的把握

    因為工作環境的差異,從國企出來的人,對於職場人情的把握將會更加通透。同樣工作五年,在國企裡的人對於“職場情商”的理解比企業裡邊出來的人將會更加的深刻,為人處世的態度也會截然不同。

    有很多人可能可能意識不到自己這點優勢,但當你真正的去和同階段的人對比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職場適應力會非常強,這是國企鍛煉出來的。

    你要對自己這點優勢有充分的認知,這也是很多公司在錄用國企出來的員工時候會考慮到的品質,很多公關部門、商務部門都會考慮的,要勇於展示自己這方面的實力。

    2、你對工作執行力的把握

    國企裡邊很多領導並不會關注於工作的過程,更多的是給你一個指令,然後要最後的結果。在這種工作環境下,你的工作執行力和對結果的把握能力將會很強,這也是你接下來在找工作時候需要展示出來的優勢。

    有人說企業裡邊也是隻看工作結果的,但企業裡邊有標準化的工作思路指導,會有人給予充分的培訓,相比來說,國企人對結果的“執著性”會更強。

    在你離職後,尋找新工作的過程中,面試官問你有什麼優勢的時候,這都是可以拿出來講一講的,結合你過往的工作案例,錄取率也增大不少。

    3、你對職場資源的掌控力

    國企人對於資源的利用和把握是“無孔不入”的,事業單位出來的人更善於利用身邊能動用的資源關係去完成自己的目標,這都是你應該具備,應該拿出來表述的優勢點。

    4、職場抗壓力和容忍力

    國企的工作很多是重複性的、枯燥無味的,領導的想法變化也比較大,你需要隨時的去適應領導,雖然工作的節奏不見得非常的快,但瑣碎的工作壓力並不小。

    因此,很多國企出來的人,抗壓力和容忍力是非常強的,這也是你的優勢之一。

    小結:從國企離職,當你看不到自己專業能力,找不到一技之長的時候,不妨認真思考自己在國企這麼多年,到底歷練了什麼,自己的軟實力積累到什麼程度,這是你職場再次出發非常有力的籌碼,也是你和新的單位溝通過程中有意去展示的地方,可以助力盡快找到新的位置,這就是我詮釋“軟實力”的目的所在。

    第三、想要破局,突破口在哪裡?行為原則如何規劃

    從國企離職後,想要再次進入職場,需要從哪幾方面尋找突破口呢?

    有如下幾點:

    1、過往職業技能的提煉

    突破口第一點:分析你所在的行業。

    永遠不要認為你過往的工作沒有專業技能沉澱,其實你要從“行業相關度”的維度去考慮自己的專業性,這就是你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行業相關度指的就是你在國企工作的時候,你們單位在哪個相關或者相近的領域中,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行業領域”,也是你的職業熟悉度。

    我舉個例子:

    假如你之前的國企是電力相關部門,你的行業領域就是“電力及其相關”,即使你沒有積累到專業技能,但你對這個行業是有了解的,是熟悉的,那麼再次破局的時候就要找相關或者相近的企業單位,這才是順承的含義。

    2、個人軟實力的職業規劃

    突破口第二點:你的軟實力

    這一點我就不再贅述:國企人有國企人不可替代的品性,要充分的去找到你的優點,展示出來,這對於你再次就職是有巨大促進作用的。

    任何單位在招人的時候,專業能力是一方面,但也會去看這個人的“職業適應性”,去看你的可塑性,這才是你現在獨有的優勢。

    3、人脈資源的分析

    國企出來的人,不管你之前職位有多高,也不管你做的是哪個崗位,你之前的人脈圈子是不能忽視的。

    五年的沉澱,雖然離開的平臺,但你的“面孔”還在,要利用起來這些人脈,對於你接下來的發展是非常有促進作用的。

    4、先生存後發展的規劃

    另外一點:從國企出來後,想快速找到滿意的工作確實比較困難,這是可預見的殘酷現實,但我們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要秉承“先解決生存問題,再解決發展問題”的策略,適當放低姿態,才能在過程中去適應新的環境,去找到新的機會,這是衷心的建議。

    小結:從國企離職後,因為沒有明顯的一技之長,再次求職的關鍵點就在於“行業相關度”、“個人軟實力”“人脈資源利用”這幾方面,想明白了,你就不會迷茫了。

    第四、在這個場景下,職場人到底該怎麼去做?

    國企工作五年離職了,才發現自己啥也不是,如何才能破局?

    作為一個職場答主,我向來不主張“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想全面的分析在這個場景下的前因後果,癥結所在,處理邏輯和具體規劃,這才能真正解決類似場景下職場人的困惑。針對這個局面,我從離職後國企人為什麼會感到迷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解決問題的整體方向來做分析,最後就是具體怎麼辦了。這就是“場景原因分析—場景心態建議—行為原則指導——具體落地執行”的閉環邏輯。

    1、先把自己的心態放平

    首先不要急躁,雖然你現在沒工作,但總是會找到工作的,只是工作早晚的問題和工作好壞的問題,其實任何人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先求生存,再求發展。

    更何況你現在是有職場經驗的,並不是一張白紙,我上邊對你的優勢分析也很充分,自信心要樹立起來。

    2、進行下一步的行業規劃

    根據我以上關於行業切合度的分析,來規劃自己下一步找工作的方向,不要輕易的從新的領域出發,要懂得從以前國企的行業中做順承,這才更容易找到工作。

    3、認真分析自己的人脈資源

    你周圍的所有人都是你可以利用破局的關鍵人:你的同事、你的領導、你之前的客戶等等,都需要琢磨一下,看看是否有能給你提供就業機會的點,果斷的去建立新的聯絡,這比你自己重新開始找工作要有效太多了。

    4、整理系統化的個人優勢總結

    認真的沉下心來,系統化的總結自己的“行業優勢”和“軟實力優勢”,接下來的求職面試,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在這個時間段內,可以適當的去看一些行業相關的書籍,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這樣跟別人的溝通也會更顯專業性,促進自己的快速入職。

    5、循序漸進,逐步破局

    我對所有一技之長並不明顯的職場人都有一個非常重要建議:不要想著一蹴而就,從基層做起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因為你很難在當局情況下找到立竿見影的策略,都是需要先邁出第一步,然後在過程中去尋找機會點,循序漸進,逐步破局。

  • 3 # Molly小祕書

    那就往你想是的方向學習和進步嘛,既然你已經知道自己有不是的地方。

    第一,實際案例

    茉莉也是覺著自己從國企出來就適應不了外面。

    但是從國企出來以後,我跳槽的企業也還是比較好的,個人覺得。但是如果比起以前的那個我比較討厭的國企來說,我還是覺得我討厭的那個國企,工時收入比我後面的企業都高,但是問題就是人際關係很難受,如果我能忍一下,或者改變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或者我在國企也能待下去。

    說一下為啥我後面覺得在外面日子不好過,主要是在國企的時候,已經習慣了那種工作方式,當然我出來以後技能再度提升了很多,但是還是覺得國企的收入比較穩定。反正一句話,我現在是擔心自己的公司會保不住的感覺。但是我工作過的國企基本上再活50年不是問題。不知道這樣說,大家是否能明白我的心情。

    第二,認清現實

    所以題主你說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是,這個是因為你適應了你過去國企的那一套。尤其,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企,並且在五年內並沒有提升自己,無論是國企的那一套什麼考職稱、評優秀,你沒有參加;外部的自我提升,比如什麼學外語,這些常規操作也沒有參加,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循規蹈矩,我相信現在在外面工作的你,會很難受,會比較懷念過去安逸的日子。

    但是問題是,現在我們也已經走到這裡了,還有什麼辦法?

    所以不管能不能回頭,關鍵是你已經知道自己缺什麼了,所以就一點點的學咯。

    比如說我出來以後發現自己不會做ppt,因為以前要求很簡單,還有以前所謂我是祕書,實際上我寫東西的要求也不高,真的到了集團級別的文祕要求,我還遠遠不能達到,所以我現在也會經常模仿別人寫的方案或者是紀要,其實不管在國企還是外企,文章寫得好,都是一樣的,只是說你的外包裝有點不一樣,要寫得好,核心是一樣的,所以知道自己缺什麼就補什麼。

    第三,辛苦做工不問結果

    除了要求及時發工資,我現在對其他的事情要求不高。比如說能不能升職,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晉升規劃,我暫時是沒有的,首先我要保證的是,我要腳踏實地的把這些活做好,還有現在不在國企了,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輕鬆了很多,但是我也學會查言辨色,不會像以前那麼一根筋,那麼老實,知道一些小技巧,也是幫助自己更有效率,更有質量開展工作的一個方法。

    綜上,努力向前就是了。

  • 4 # 職場不惑

    這種情況很有代表性,我來回答。

    一、基於平臺的成功

    我們常能看到很多人覺得在國企、事業單位、甚至公務員都覺得拿著死工資,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有實權的人更是受到周圍人的尊敬和吹捧,一時間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看看周圍對自己點頭哈腰的老闆們個個腰纏萬貫,心裡會失衡,我就有一兄弟,腦袋一熱辭職創業去了,結果處處碰壁,才發現離開了原來的高平臺,自己也就是個凡人。

    二、離職後的選擇

    離職後以前的人和事會有截然不同的變化,也許以前對你來說很簡單的事,突然變得高不可攀。生活的艱辛在你身上表現的玲離盡致,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氣餒,迅速找出問題原因,如果是自己能力問題,不適合獨立打拼,乘年輕通過公考上岸,切忌不服輸,耽誤了寶貴時間。

    三、珍惜自己人脈

    剛離職的人員,以前的同事、領導、工作中的人脈都是無形資產,經營好這些,可以為自己的創業帶來優勢。儘快轉變自己的思維,運用人脈優勢看看能不能再事業上有所突破。

    這些年來,也有很多人勸我離職創業,但我深知,基於平臺的所得並不是真正的能力,離開好的平臺,恐將一事無成。奉勸各位,離職須謹慎。

  • 5 # 丁路遙知事

    朋友小劉以前在某家外企採購部工作,近期公司領導把他的崗位調整,小劉去了一個“清水衙門”的部門,伴隨而來一件窩心事。

    原來他在採購部時候,和一家供應商的老闆交情不錯,那個老闆認為他很優秀,認為以他的能力來自己公司當個副總綽綽有餘。

    小劉到了新部門,收入減少,還整天瑣事纏身,就想要離職。於是他撥通了那個供應商老闆的電話,希望去對方公司謀職,還婉轉表示不需要“副總”那麼高的職務。

    老闆倒是也客氣,再次表達了對小劉能力的讚賞,但是他也表示如果小劉過來,那就是自己從“客戶”手裡挖人,是犯了大忌的,所以要從長計議......

    小劉就問我,該不該主動去見上一面?

    我說:“我覺得沒必要了,人家是老江湖了,說話不願意點破。你現在不在採購崗位了,也就沒了啥價值,以前人家說你能當副總,估計也是客套話......”

    職場就是這樣殘酷,當你背靠大樹,坐攬資源時(比如這裡所提到的國企工作五年),總有人會緊貼過來,極盡能事,讓你相信自己有多麼的不凡。

    然而,真相只有你離職以後才會浮現。

    一、是平臺給你提供了更容易致富、成功的環境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社會背景,兩個人在一起就會產生矛盾,三個人就會導致衝突,更別說幾十人、成百上千人了!

    對一個團隊而言,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人多心齊力量大。有了平臺,團隊中人員眾多也可以擰成一股繩,這就是平臺的力量!

    靠個人的力量無法運作一個穩定的團隊,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

    個人再完美再英雄,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單薄的。比如你是一個創業者,你希望做全國性的生意,就必須擁有全國性的平臺;你希望做全球性的生意,就必須要有全球性的平臺。

    平臺是由人組成的,沒有一個個人,也就沒有了平臺。反過來說,人離開了平臺,也許什麼都不是。

    過去我們能成功,不過是平臺提供了更容易致富和成功的環境罷了!這樣的道理,往往都是在離職以後才發現。

    二、你離不開平臺,而平臺可以隨時離開你

    在職場上,最大的悲劇是認為領導離了自己就無法開展工作,公司離了自己就無法運轉。但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結果並不好。

    不是平臺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平臺,你對於平臺而言就像一顆螺絲釘一般,少了你,自然會有替代你的人,甚至替代你的人更優秀、更“廉價”。

    想起曾經看過一個微博,裡頭說有位前騰訊的程式設計師,跳槽到一家公司上班,那個公司的領導本覺得這位員工的能力怎麼也不會很差,可後來的表現讓同事們大跌眼鏡,需求不會寫,技術不過關,bug改來改去都是錯的。

    這件事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一個網際網路大廠出來的員工竟然有這麼差勁。

    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有那麼的重要,平臺失去你即便有影響也是暫時的,而你失去了平臺以後可能影響的是整個職業生涯。

    三、真正有能力的人,平臺從來不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著名主持人董卿,2002年進入央視,連續10多年主持了央視的春晚,早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可是在央視這個平臺上,她從未放棄提升自己,2014年她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的身份,去美國學習深造,此外,無論每天工作再忙,她都堅持讀書一個小時。

    當時有媒體採訪她:“你為什麼突然想到去美國學習?你具體會學什麼專業?對你來說,你已經在主持做得一流水平了,還去國外唸書,對你還有什麼意義?”

    董卿回答時,言語間顯得很謙遜,她說:“我們每個人都和"更好"之間有一段距離。電視媒體現在競爭非常激烈,真的需要學習新知識,好好充電。”

    是的,平臺不會等你。當有比你更優秀的人出現時,你的位置隨時會被取代。這也是很多人在一個平臺上發展不下去的時候,才想著去換一個平臺。那麼,當你發展不下去的時候去換平臺的時候,在下一個平臺也未必會發展得更好。

    歸根到底一句話:如果你足夠牛逼,平臺從來不是問題,因為你自己就是平臺了。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6 # 馬花花的花花

    縣級供電公司,身邊不乏跳槽的,但是數量不多,入職四年來,走了個位數的員工,去向無非就是公務員、考研、自己做生意。

    國企公司氛圍不錯,請假啊,工作上小失誤都比較好說話。缺點也顯而易見,網上都有,晉升問題、自我價值體現問題、縣城地域問題。崗位確實一眼看到頭,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身邊也總有要辭職的和鼓勵別人辭職的。

    先說這麼多,有時間再續,領導讓我們領工器具了。

  • 7 # 艱難跋涉的財稅小哥

    這個問題我感同身受,因為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以前我在執法部門工作,每天工作面對形形色色的市場主體,幾年內業務能力確實提高不少,在於管理物件的交往中確實能抓住問題,得到了管理物件的好評和尊重。可是,後來我離開了那個執法單位,發現自己除了懂一點原單位專業方面的知識外,對現在的工作要求根本無法駕馭,那種恐慌感和失落感終日籠罩心頭,人的狀態差到極點。現在知道,如果我們自己不是絕對優秀卓越,離開平臺就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們要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才能擺正自己,才能做岀客觀理智的人生決定!

  • 8 # 銀河142352872

    只要離開啦就要面對現實,學一個理髮,開個發朗,也可以生活嗎?送快遞,自己家條件允許開一個小買店,開小吃,出早晚夜市賣菜,只要你放下平穩心態,懇幹,不懶幹啥都可以生活一輩子,別攀比,問自己是否可以吃苦,生活就是不斷的失敗和不斷的改變自己,不斷試錯的過程。只要堅持下去,你會過上幸福生活的。

  • 9 # 智者13777

    為什麼我在國企覺得很累?我上班基本從上班忙到下班,沒事自己也會找點事做,閒不下來。另外關係太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特別多

  • 10 # 閒來無事的老趙

    現在回頭想想,能進入國企工作並不是壞事,但千萬不要被安逸帶跑了,當自己年輕時要努力學習技能,能多學一門也是好的,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不要只限於本單位,能利用本單位的資源更好了。樓主情況可能和本人差不多,我覺得如果本身會技術有別的才能就在這上面努力,沒有的話趁現在年輕學門技術或者自己嘗試做點小買賣,路會越走越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出離職後,領導說給你一個月假,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