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哥聊史論古今

    96年紫禁城一場大火,到底是何人所放,溥儀堅持說是他們

    故宮建福宮大火是故宮歷史上一次嚴重的火災事故,很多古建築和收藏品在事故中付之一炬,損失慘重。當時肯定是沒有監控,沒法檢視是誰放的火,戰亂年代人心惶惶,最後也沒有查出來到底是誰放的火。但是根據溥儀的自述和當時情況的分析,這場大火是宮內太監等侍從人員所放的可能性最大。

    首先我們看一下起火的時間,是1923年6月26日,這個時候,溥儀已經退位十多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起義軍勢不可擋,大清朝氣數已盡。為了儘快結束戰亂局面,袁世凱縱橫捭闔,在革命黨人、清王朝之間周旋,並且成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清王朝自知歷史潮流無法阻擋,便和袁世凱達成協議,溥儀和平退位。作為交換條件,袁世凱答應給予王室很多政策優惠,比如一年撥款四百萬兩,溥儀住在故宮,原來的太監等侍從人員包括禁衛軍都可以保留,朝廷撥付專款。

    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是交代背景,從這些背景當中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線索。看似一年四百萬兩白銀很多,但當時還規定說民國政府成立後改為四百萬新幣,這其實就縮水了不少。而且皇室成員眾多,侍從人員也多,民國政府撥款相對較少,這就導致皇室成員的花費很可能是入不敷出的,只能是多方節儉,而從皇室成員本身節省的可能性不大,只能從侍從人員身上剋扣,這就導致了太監等侍從人員的不滿。

    我們可以想象,原先大清朝沒有倒臺的時候,這些太監、侍從人員是擁有多麼大的榮耀!作為皇室成員的服務人員,除了正常的工資,賞錢那也是經常的事。然而,清朝倒臺、民國政府成立之後,民眾意識覺醒,人人平等,皇帝再也不是那個九五之尊了,皇室身邊的人也沒人再捧得那麼高了。

    但是這些太監們有一個優勢,對故宮很熟悉。他們知道故宮哪個地方的藏品多,哪個藏品的價格高,而且還有辦法搞出來。為了滿足心中的慾望,為了繼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也許僅僅是為了生活所迫,他們將故宮寶物偷出,悄悄地賣到外面。而這其中,應該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鏈條,因為故宮周邊當時很多典當行都有故宮流出的珍貴文物。程式應該是這樣的,皇室成員的貼身太監利用便利,將寶物偷出,然後轉交其他侍從人員,這些侍從人員再聯絡外面的文物販子,將宮內的寶物進行販賣。

    但是紙裡終究包不住火,溥儀等皇室人員對此應該有所察覺。或者是為了趁火打劫,或者是為了掩人耳目,太監乾脆放起大火。火勢起來,把偷盜的證據消滅地乾乾淨淨,誰也查不出來。當然,也有人分析說是電線線路或者其他原因失火,但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太大,內部人的嫌疑是最大的,這也是溥儀所一直堅持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種過速生桉的山頭以後種什麼都不活是嗎?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