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以載道MZS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放棄官職的人,筆者首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先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吧。陶淵明生性剛正廉明,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堂堂正正做官做人。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在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原委就是這樣,陶淵明看到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毅然決然離開混沌的官場。

    離開官場的陶淵明,並沒有消沉下去,他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的那首《飲酒》詩寫出了他復歸自然,淡泊一切名利的真是感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裡,你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那樣的閒庭逸緻,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廬山)相會。說明陶淵明已經完全放下了官場中那些勾心鬥角的陰暗面,徜徉在自己的田園山水中,與大自然融合,才能釋放自己的真正感情!

    正是因為陶淵明放棄了官職,淡泊名利,便成就了他在文學詩詞和散文等文學上的卓越成就。

    在詩詞上,他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在散文辭賦上,他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和《五柳先生》幾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就拿《桃花源記》來說吧,思想境界已經達到了空靈的境界。寫的《桃花源記》時已不限於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這也造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在文學上,我們不要單獨的去看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問題,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其正直,不趨炎附勢的秉性。才有了他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所以他有了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受到後人的推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患頸椎病病20多天了,核磁共振顯示5.6頸椎突出,怎麼治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