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
2 # 秒懂中醫
有用,而且非常重要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藥性乃偏性,食物也有偏性,而且因為一日三餐都在攝入,量遠遠大於藥物,所以偏食較重的話容易影響藥效,但若充分利用食物的偏性,有針對性的攝入食物,則起到的效果會有遠遠好於藥物
最後要說明一點的是,神補更佳
有用,而且非常重要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藥性乃偏性,食物也有偏性,而且因為一日三餐都在攝入,量遠遠大於藥物,所以偏食較重的話容易影響藥效,但若充分利用食物的偏性,有針對性的攝入食物,則起到的效果會有遠遠好於藥物
最後要說明一點的是,神補更佳
食中有醫,醫中有食,意義非凡。
食療不是食物與藥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醫學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歸為一體,形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治療方式。
“藥食同源”、“藥食結合”,總是“藥”在前邊,食療的側重點不在於“食”而在於“療”,其本質是醫學手段。
中醫講食療,西醫講營養學,一個道理。
1.食療最大的好處是適應性強。食物的效能通常分平補、清補、溫補三大型別,而現實中,很多人久病體虛,虛不受補,用藥就比較困難,這種情況正是食療發揮作用的時候。
2.再一個好處是副作用很小。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不論中醫君臣佐使的搭配,
還是西醫採用輔助劑保護劑穩定劑,道理基本一樣,多半為了抑制副作用。而人體有些臟器在治療上,是沒什麼合適的藥物的。比如腎,一切藥物包括腎藥,都會對腎造成損害。這種情況,也是食療發揮作用的時候。
3.再好的藥物也代替不了食物的營養作用。人體缺乏營養,藥效根本難以發揮,而靠醫學手段強硬注入人體的營養,只能維持人的生命體徵,並不能真正調動人體機能,所以,任何藥物也永遠無法代替食物。中醫特別強調食療,何況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藥物的治療功效。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確實可以說“藥補不如食補”。
中醫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人們知道各種食物的性味後,就可以依照這一原則合理選擇食用來維護身體健康。
但是,食療一定要科學選用,切忌胡亂配製,以免損害健康。
要遵守“食療因人因病而異”的原則,不能盲目、機械地套用;很多情況需要靈活搭配,但這也同時需要搭配有有足夠的醫藥知識,所以食療配方應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切不可盲目自行摸索,否則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食療雖屬於醫學手段,但食療不能代替藥療,據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取代藥物的主體治療作用。
食療畢竟是食物與藥物等成分的混合體,食物沖淡了藥物的性味,因此,食療比單純的藥物性味平和一些,它透過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調動脾胃的運化功能來逐漸達到康復的目的,是一個慢性、長期的調養過程。也因此,患者應堅持長期服用。
不要盲目相信“綠色純天然”。許多天然藥材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需要經過炮製、炙煎來抵消、減緩。生藥材雖是“綠色純天然”的,但不一定適合患者服用。
食療的藥性雖未必明顯,但也是有的,在宜忌方面,應與服用藥物同等看待。不要因為是食療而輕視藥性忌諱,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