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雜誌
-
2 # 消化科李保雙
世間美食多多,可美食處理不當則容易給人體惹來病菌,誘發急性腸炎。急性腸炎是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大便呈水樣。
得了急性腸炎,最直觀的感受是拉到“丟了半條命”——少的一天拉幾次,多的十幾次,甚至更多。為幫助急性腸炎儘快康復,急性腸炎患者需做好不同時期的飲食調理工作。
一、腸炎初期:以流質食物、補充水分為主
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消化吸收功能會比較弱。在這段時間裡,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麵糊、細掛麵、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二、腸炎好轉期:以清淡食物、減輕負擔為主
腸炎有所好轉後,患者可以清淡食物為主,選擇食用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麵條、蒸蛋羹、鹹餅乾等。患者宜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三、腸炎恢復期:節制飲食、逐漸恢復正常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腸道在腸炎恢復期對食物非常敏感。這意味著腸炎患者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仍需以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薹等。恢復期後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總的來看,腸炎病人除注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在飲食方面應採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的原則。病毒感染是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因,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胃腸炎,食物更是常見的感染途徑。若感染了腸炎還不注意飲食管理,後果終是自己受苦。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吃到已經滋生了病毒和細菌的食物或誤吃化學毒物、暴飲暴食等都會導致急性腸炎,得了急性腸炎後,要注意飲食才能逐漸恢復。
急性腸胃炎初期,腸道黏膜受損,此時會頻繁拉肚子,身體處於失水狀態,短期之內不能吃東西,只能透過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和營養。
急性腸胃炎開始緩解時可以適量吃些東西,但只能吃低纖維易消化,以蒸或煮為主的食物,比如蛋花湯、白粥等。含有脂肪、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宜多食。也不能喝牛奶,會引起脹氣。還需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水分,可食用米湯和一些溫性水果。
當腸胃消化吸收功能逐漸恢復時,可以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拉肚子會讓維生素流失,此時可多吃一些動物內臟、穀物、肉類、牛奶等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C。不過此階段最好還是少食多餐,能為腸道減負,同時保證營養。
此外,急性腸炎患者還需注意不能食用酒、咖啡、冷飲、生冷食物等刺激腸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