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想要東西,如果他不該要的東西,不給他,他會躺地上哭鬧。

9
回覆列表
  • 1 # 瑪麗來啦

    首先我們得確定一下,這個躺地上,是躺在哪裡的地上。如果是在一些比較危險的場合,如停車場,應該馬上把孩子帶走。曾有新聞報道。某家孩子在停車場發脾氣,為了震懾孩子,家長欲開車自行離開。不巧孩子個頭太矮,旁邊的車倒車時沒注意,把孩子碾壓在車輪下。令人唏噓。當然這是個例。

    如果躺在安全場合比如家裡,那就可以慢慢熬了。

    沒得到想要的東西,哭鬧,躺地上哭鬧,都是小孩常用的伎倆。怎麼解?

    可以讓小孩哭。讓ta哭。盡情地哭。小孩哭的時候,家長可以在附近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看書什麼的。千萬不要表現得過分關注。甚至可以裝漠不關心。

    有些家庭可能還備有小房間專門給小孩哭。以前聽林志穎談養育Kimi。Kimi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鬧時,他會把Kimi鎖進衛生間裡。直到不哭了才放出來。但是,我覺得把一個三四歲寶寶關進衛生間有點太"殘忍",所以還是建議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能陪在身邊。

    哭了一段時間後,寶寶可能有點累了。這時可以問問ta,哭好了嗎?如果孩子情緒還算穩定,可以試試抱著孩子,跟ta解釋為什麼不能給ta想要的東西。如果寶寶還是很想要,又不能馬上給ta, 家長可以跟寶寶約定一個得到的方案。同時要引導孩子,以後需要什麼有什麼問題,要好好說。哭鬧不能解決問題。想要什麼,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

    為了進一步平復孩子情緒,可以帶孩子做一些ta喜歡做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當下次寶寶想要什麼,沒有得到卻沒有哭鬧時,一定要好好表揚。這樣好的習慣就可以延續下去了。

    結束語

    孩子的哭鬧有時真的讓家長們難以承受。但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家長們一定要堅持。延時滿足,合理滿足,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

  • 2 # 一度甄選

    最近聊這個話題的好像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也有很多,但我們在真正去實施的時候又會有多少無奈的,我自己深有體會。孩子其實現在正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才會出現對某件事物的執著,希望要佔有的心情。往往家長忽略這一點,單從在外買東西這點去解決問題其實遠遠不夠。可以回想一下在家裡,有一盆超好吃的車釐子,是不是孩子也會霸著先吃,爺爺奶奶會不會先留著給孩子吃。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在潛意識下告訴孩子,好的都是先給寶寶,你都可以佔有。所以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神祕的佔有慾”啥都想擁有

    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的表現其實就是他的成長,也就是佔有慾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您說的這本書我也有在看,今天我想說的是我在看捕捉敏感期裡面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從孩子兩歲半左右就開始萌芽啦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從佔有可觸控的物開始的。這是區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如何感覺“我”,當然從“我的東西”開始感覺,然後一步步建構從具體的我的,到意識的我的,到一個完全無形的自我……所以,佔有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佔有物背後的含義,不是佔有佔有物本身。就像其後,兒童擁有某一物,是為了獲得某物背後的意義。如果獲得的太難,兒童就忘記了獲得物背後的東西,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獲得物本身上,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佔有了。佔有就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了,蒙特梭利稱為兒童的歧變。

    以自我為中心,悄悄幫他去掉

    在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開始時,我們要去學著幫助他,去掉他的“以自我為中心”,否則,在今後的成長中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我先後給兒子講了一些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裡面的幾個故事。按照中國的古訓,長者為大,年齡最長的應當最有話語權,老公老大,我老二,兒子當然是小三。目前是後來者居上,這個“小三”不知不覺的成了家裡的老大,如何讓老大變成老三,我煞費苦心。實施行動,去掉他的“以自我為中心”。講再多的道理,不如落實到行動,從此以後,開始對兒子實施“去以自我為中心”的計劃。

    當然每個家裡也有不同的老大老二老三,我們家我的老公比我長6歲,所以一直稱他為老大,哈哈!

    1、出遊。五一,計劃去山裡呼吸新鮮空氣,兒子的一句:我要去遊樂場,三天的黃金時光全都在市裡和家裡消耗殆盡。極其喜歡爬山的我和老公只能看朋友圈裡的山中美景唉聲嘆氣。十一,原計劃自駕去草原,兒子的一句:去海邊!又取消了行程,草原之行改成了觀海。每次的出遊,不管我看了多久的攻略,老公查了多少次路線,最後的行程,還是那個小傢伙說了算。他一句:不想去,我們只能掃興。

    現在我們怎麼去做的呢,每次遠遊,一週前就要定好目的地,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一旦制定,不得更改。事實證明,沒按照兒子意見來,他並沒有大哭大鬧的堅持已見。剛開始會有點不開心,撅著嘴鬧彆扭,一旦坐到車上,早忘記了自己的想法,在路上的一些見聞,去了景區的新鮮,他每次照樣玩的不亦樂呼。對待小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順從,而是引導,更不要把他說的話“拿著雞毛當令箭”。

    2、吃飯。以前無論是在家做飯吃,還是去外面飯店吃,基本都是以兒子的意見為準。買菜之前先問他想吃什麼,買菜之後再問他怎麼吃。一次買了茄子,我的想法是要清蒸,這樣既省事,又有營養,可兒子非得要紅燒,先過油,再炒一遍。若在以前,我肯定是不辭辛勞的按照兒子的要求來做飯,現在,老大不在,老二說了算,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聽年齡大的,小三有意見,保留。蒸好了茄子,我自己吃了起來。他堅持了一會,最後繳械投降,乖乖也吃了起來。幾次後,兒子也接受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外出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也慢慢的懂規矩了。

    3、過生日。以前過生日,我的經常忘記,老公的生日也很少過。雙方父母的生日大都是打個電話問候,很少因為這回老家,只有兒子的生日是每年必過,即便是生活中有事情,也會推掉來給兒子慶生,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堅決要改。召開家庭會議後決定,老人的生日以後儘量回家,以示重視。我們三個人的生日以後要輪流過,按年齡先後順序排,今年老公,明年是我,後年兒子。小傢伙提出了抗議,無效,按約定好的執行。

    前段時間回老家給孩子的爺爺過生日,兒子給爺爺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不停的誇孫子長大懂事了。兒子也很開心,這是他第一次送人禮物,看他那個高興勁,比起以前收到禮物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我們大人常說的一句話,付出與索取相比,前者更會讓人有成就感。

    4、換位思考。以前每當有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時,兒子總是不管不顧的自己在一旁玩,有時我拿出他的一些玩具來他還要阻止。後來我特意帶著他去別人家串門的時候說起了這件事,如果你去了別人家做客,受到冷落,什麼感受。引導他換位思考,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變。

    做到這幾點其實我們也是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改變孩子的內心想法,其實想要擁有一個玩具這件事兒並不大,但是背後可能涵蓋了很多孩子一些佔有慾強的潛在行為。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從小事兒做起,幫助孩子去掉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照著書本養娃,但是這些步驟,我覺得家長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記下來。因為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下意識也會煩躁不理解,這些養育方式只有不斷在我們自己頭腦中強化反覆深刻,才能真正運用到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來!以上,和各位寶媽寶爸們共勉!

  • 3 # 小晗晗愛閱讀

    這類問題估計是很多家長都有過的經歷吧,但很多時候我們採取的對應方式是是錯誤的,不管是妥協還是生氣打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應付眼前。還會有下一次,下兩次。那更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3件事兒:

    1、孩子想要東西

    2、我們不給他

    3、他躺在地上哭鬧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行為背後孩子的心理活動,他們真的是很機智的。他想要東西,這是他的需求,可是你不願意滿足他的需求。他就用哭鬧的方式,來逼迫你改變主意去滿足他。

    基於孩子這樣的想法和需求,再來看一下我們的行為會帶給他的影響和心理活動

    如果我們答應了,他就會想,這個辦法真好,可以讓媽媽聽我的話,滿足我的願望。下次再遇到我們不能滿足他的其他事情時,他就會繼續用這個辦法,表現出哭鬧,打滾或者其它我們不喜歡的行為。

    如果我們生氣了打他罵他吼他,然後拒絕他。他看到的是什麼?是媽媽在用自己的方式逼迫他去改變他的主意,想讓他不要再要這個東西。媽媽動用了武力,憤怒了。結果我沒實現願望。好吧,這次我輸了,下次是不是得用更激勵的方式去對抗,去和媽媽爭奪權力,改變對方的主動權。我們無意識中就給孩子做了個壞榜樣,陷入了權力爭奪。孩子以後還會這樣,甚至更激勵。

    那我們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當然有。我們首先就要把3件事兒分開來看:

    孩子想要東西,這是他的需求,這是他的想法,這沒有錯。

    我們不給,這是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決定,也沒有錯。

    孩子躺在地上哭鬧,是他想出來的讓我們改變主意的辦法。這也沒有錯

    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堅定自己的想法。在孩子哭鬧時,我們可以蹲下來告訴他,媽媽不會把這個東西給你,但是你可以哭,不管你哭多久媽媽都會在這裡等你,陪你著你。然後就讓孩子去哭。不管是權力爭奪還是表現都需要有乙方,如果我們壓根就不參與,那孩子的行為也就失去了意義。他就會想,原來我這招沒有用,我的這個方法時行不通的,是不能讓媽媽改變想法的。他就會去調整自己的行為。而且也不會影響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為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一直陪著他。但媽媽也是有底線的。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像跳一段雙人舞,要求對方去改變很難,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步伐,當我們改變時,你會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也改變了。這就是影響。我們不用強硬,但我們要堅定。我們愛孩子,但也要給他界限。當我們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家庭原則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再去挑戰,不良的行為就會因此而改變。

  • 4 # 蝸牛小夥伴

    這個場景生活中多的不可勝數。方法都一樣,關鍵在於家長是否願意執行,能否長久堅持。這種耍賴的行為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方式相關的。

    日常把孩子的壓歲錢、獎勵金建立獨立的賬戶。孩子想買東西就要支付自己賬戶上的錢。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錢,學會節約每一分錢,不亂花每一分錢。

    大寶六歲了,目前給自己交過學費、買過保險,給弟弟買過奶粉、尿不溼,請姥姥姥爺吃過飯,給好朋友買過糖果等小零食,當然也給自己買過書和玩具。

    孩子知道自己該買啥。怎麼買更划算。想買沒帶錢時該怎麼辦。怎麼樣讓自己的錢花的更有價值和意義。因為心中有定海神針,所以便不會再翻江倒海的去鬧騰了!

    孩子要買東西的時候,總是先讓他思考不可不買的三條理由。理由合理就買,不合理的話,願賭服輸,高高興興去做該做的事情。

    三條理由是否合理,要取決於爸媽與孩子的磨合,不同階段的標準可以有所差異。比如:剛開始可以三條理由都是我喜歡,第二次就不能再用了。

    孩子講不出來的時候,爸媽要正確引導,給出思考方向,讓孩子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行駛。

    事後,需要及時對孩子的表現進行總結。讓孩子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持續不斷的進步提高。

    三天理由教育法,可以解決孩子一言不合就撒潑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考力,讓孩子的思維更具條理性,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更理性。關鍵是開頭難,要慢慢養成好習慣。

    榜樣,不但是做給別人的,也可以做給自己。把孩子好的表現彙總,讓孩子以自己好的行為為榜樣,不斷超越自己,開發出更多的榜樣模式。

    大寶最喜歡聽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驚奇於自己的表現,為自己自豪。喜歡向好的自己學習,保持自己好的狀態。

    孩子都有表現好的時候,不過是過去了就忘了。有心的爸媽會給孩子做總結講孩子自己的成長故事。這遠比講別人家孩子的故事意義更大,更有作用。

    孩子的進步要及時認可肯定,孩子的錯誤也要及時的批評懲罰。比如,孩子不撒潑了有什麼樣的獎勵,撒潑了有什麼樣的懲罰,都是要說到做到,法不容情的。

    孩子的想法是天馬行空的,沒有規則制度制約,是很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與其天天戰鬥時時戰鬥,不如花時間把規則制度立起來,寫進孩子的頭腦中去。

    我們總是怕麻煩,不能堅持。所以,往往讓事情重複發生,不能很好的從根源解決問題。其實,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做任何事情都一樣,都要先辛苦完成規則制度形成習慣,慢慢的讓孩子自覺去思考去遵守。剛開始的辛苦換來的是後續的一勞永逸,我們為啥就不能堅持呢?

    比如三條理由教育法,如果大家能陪孩子堅持兩個月,效果肯定是意想不到的。怕就怕家長遇到困難先妥協退縮了。如果家長都會先退縮,那麼孩子的撒潑為什麼就不能理解呢?這不過是自己種的果而已嘛。

    孩子撒潑,肯定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問題。家長要先學會改變和堅持,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去改變,去正確處理問題。願寶爸寶媽加油!孩子很優秀,我們要引導他更優秀!

  • 5 # 妞媽的時光機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生活中遇到的這種狀況確實是很多,讓爸爸媽媽左右為難,不知道如何處理。當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哭鬧時,爸爸媽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引導:

    一、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一般對於自己第一次見到的東西都比較好奇,總想拿在手裡摸一摸,或者放在嘴巴里咬一咬,來感知這個新鮮的東西。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大哭大鬧,這時爸爸媽媽應該拿出對寶寶更具有吸引力的玩具或者話題,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二、給還是不給,家庭成員之間必須統一口徑。遇到孩子因為需要某件東西而哭鬧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一定要口徑一致,不然不同意的那一方在孩子看來,就是不愛自己,讓孩子內心會產生偏見,影響親子關係。

    三、冷處理。看到孩子各種哭鬧,爸爸媽媽就會亂了方寸,但還是要忍耐。等寶寶哭鬧過後,慢慢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講道理,並告訴孩子這件東西不能玩耍的原因,讓孩子認識到後果。

  • 6 # 吉吉媽媽

    寶寶總是愛扔東西,好好說也不管用

    寶寶生來好奇,喜歡探索,只要是安全的、不會打碎的東西給他也不要緊。

    1.如果不能給寶寶玩的,就用溫和的方式拒絕他,不會助長寶寶的壞脾氣。

    2.用別的事物吸引他或者找到替代品,最為有效。比如寶寶要玩玻璃杯,你可以拿塑料杯跟他換,並且跟他說塑料杯多麼有趣。

    3.不能觸碰的東西,一定要告訴他不能動,動了會怎樣,實在不聽就抱走。如果要哭就讓他哭,要推砸物品,那把東西拿開。

    不要打罵孩子,衝孩子發火,你的打罵和發火容易成為孩子的行為榜樣,助長孩子的壞脾氣。

    寶寶總是打人,怎麼辦

    寶寶剛開始與小朋友交往,有時會用肢體動作作為自己的內心願望表達,站在孩子角度,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表達需求。

    但這樣做又傷害了另一個孩子,如果去懲罰他,他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講道理,孩子聽不懂也沒效果。所以懲罰一定要避免,講道理還需要藝術。

    父母可以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引導他去感受:“你把小朋友打了,她哭了,很疼的,就像寶寶摔了一樣,也會大哭的”。觀察孩子反應,再適當引導:“我們跟她說對不起,好不好?”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你是想要她的玩具嗎?那我們可以跟她說,姐姐,玩具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呢?”

    如果孩子欠缺溝通能力,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角色扮演,家長扮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示範給他看,孩子也就知道怎麼跟人交往了。

    管教寶寶情緒失控,怎麼辦

    當媽媽想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不做,媽媽就忍不住發脾氣,如果這時爸爸當面替孩子圓場,媽媽就更生氣了,就更憤怒的罵孩子。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要怎麼辦呢?

    1.雖是育兒引發情緒失控,但實際也是沒管好自己的情緒。

    ●避免身體疲憊時管教孩子。身體的疲憊下,比較無力承擔壓力。

    ●避免事情很多時管教孩子。事情多就有時間的壓力,當進度不在預期中,就會產生焦慮而情緒失控。

    ●轉換想法。孩子不聽話,是他開始發展自己的想法和愛好,我們需要用創意的方式引導他自發的做該做的事。

    ●情緒失控時先離開現場。當情緒高漲時,常會說出一些不好的話最好在還沒開口時離開現場,等平靜了再教導。

    2.夫妻教養觀念不一致。

    兩人應在管教上有一致的說法和做法,孩子才不會鑽漏洞。如果一方對孩子發出指令,另一個人就不作聲,如果看法不同,等事後再溝通,如此,情緒也不會受到雙重衝擊。

  • 7 # Gloria聊情感

    看到很多回答說,要給孩子講道理。

    拜託,很多大人都講不明白道理,怎麼給小孩子講道理。

    第一件事應該是:共情,說出孩子的內心感受。寶貝,你很想要這個東西是嗎?這個東西很漂亮,你也想要一個是嗎,我知道你一定很想要。

    很多孩子其實更在意的是媽媽對他的理解。所以不管是什麼決定,先做到這一步。

    其次,如果是他不好意思的東西,明確拒絕他,我知道你很想要,但這個我們家裡有,所以不能買。孩子當然會繼續哭,可以允許孩子哭,我知道你很傷心,如果你實在很傷心的話,你可以哭出來,媽媽在邊上陪著你。

    當然,如果這個東西不是一定不能買的話,也可以建議孩子,你看我們等你生日或者六一兒童節買可以嗎?你選一個日子。注意,這個方法適合三歲下的孩子。而且等到了孩子選的日子,記得一定要帶孩子來買,並且告訴孩子:親愛的,你很棒,你等了兩個月,你的等待獲得了最好的,你值得最好的,媽媽為你驕傲。

    不管什麼事情,先理解孩子,再說出自己的決定。這才會是既解決孩子當下的情緒,又很好保護了孩子後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育兒,永遠是愛與堅定,支援與理解。

  • 8 # 良知爸爸

    如果只是無理取鬧,無理要求不被滿足而發脾氣,比如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躺地上哭,到商店買東西,看到喜歡的玩具就要買,否則就大哭大鬧,可是家裡已經有一個這樣的玩具了。這時候媽媽該怎麼辦呢?總不能當個佛系爸媽吧?

    第一步,控制情緒。採取“平靜中斷”法。立刻抱著孩子離開商店,到一個人少的路邊或者車裡。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平靜的告訴他“家裡已經有這個玩具了,所以不能再買了”可以抱在自己的腿上,背對著你,直到孩子安靜下來。

    第二步:同頻,正面引導。“你很想要那個玩具是吧,媽媽看到好東西也會想買的,媽媽很喜歡那件衣服呢,要是能買回家就好了”,“你現在心情不好,媽媽很理解,那就先坐著哭一會,壞情緒很快就會離開的”。要用平靜的語氣說話,也不要板著臉太過嚴肅。

    家長應該做到的事

    1、這一階段的孩子,正是發展“協作性”的時候。家長要常帶孩子走出戶外,儘量和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鍛鍊孩子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2、“獨自玩”的能力也很重要,可以給孩子買來積木,讓他一個人高興的玩。女孩可以給買布娃娃,她可以和布娃娃過家家,沉浸在獨自玩的快樂中。

    3、請一定不要暴力對待孩子!因為這是最無效的方法,而且孩子會因此學會暴力表達,這對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的發展都非常有害。

  • 9 # 使用者59679533905

    如果放在以前,我會說些很教科書式的方法,不過現在,我只能說,每個小孩個性不同,教育小孩要因材施教,因為我現在是兩個小孩的媽,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女兒從不會為了要東西跟我鬧,因為我從小就給她一種感覺,就是可以給她的,我會很爽快的給她,不可以給她的,哭鬧也沒用,鬧得厲害了還會捱打,當然,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捱了不少打,不過打完了,讓她哭完了,我會告訴她為什麼捱打:捱打是因為你的無理取鬧,可以給你的東西,你一說我會馬上給你,不可以給你的東西,你不可以哭鬧著要,一旦哭鬧著要就會受罰和捱打。這種方法管教我女兒真的很管用。不過,對我兒子就不行了,他現在才二十個月大,對大人講的道理還不懂,他每天的要求就是吃和玩,他還不會要求其它東西,唯一要求的就是出門玩和吃東西,這些當然可以滿足他,不過,並不是無限制的滿足,比如出門玩,早上第一次要求出門玩,我會很順當的讓他穿好鞋子,外套,帽子,上個廁所之類的就帶他出門玩半個小時左右,回來後,沒進家門之前我跟他說,今天早上我們已經出來玩過了,回去後就不可以再拉媽媽出來玩了,知道嗎?不然媽媽就生氣不再帶你出來玩了,偶爾出來玩一下就好,不可以整天在外面玩的,好嗎?這時他會好像聽懂一樣的點點頭,但是回家玩一會又會拉著我的手往門口走,意思就是又要出去玩,這時候如果你再給他講什麼他都不會聽的,一門心思就是往門口拉,這時怎麼辦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分散他的注意力,逗他笑也好,騙他看有趣的事物也好,跟他一起玩玩具也好,只要能讓他暫時忘掉要出門玩這件事就好,如果這些還不行,最後在使出殺手鐗,每個小孩都有他無法抗拒的東西,而我兒子的就是零食,我會備一些對小孩有好處的小零食,山楂片,牛奶,佛手丹,小餅乾之類的,一旦那些都不管用了,就拿出殺手鐗,拿給他,不要幫他拆,讓他自己拆,光拆包裝紙就可以讓他拆很久了,又可以鍛鍊他的動手能力,當然,拿給他吃的時候順便告訴他,只能吃這麼多,吃完不可以再要了。不過,多數時候他吃完了,還會拉你的手去拿的,這時候怎麼辦呢?這就要看他之前吃得東西多不多了,如果他之前沒吃其他零食,你可以再繼續換一種給他吃,不過吃之前先讓他喝幾口水,說不喝水就不拿,這樣他就得乖乖喝水了,如果他堅決不喝,你就堅持不拿,如果他哭了,你就讓他哭,並告訴他,哭了也不拿,你不聽媽媽的話,媽媽也不聽你的話,你喝水了,我就再去拿給你吃,最後他肯定會喝水的,這樣一來,一方面讓他多喝水,有飽肚感,對零食的渴望會減少,另一方面讓他覺得要東西吃挺不容易的,就減少了要東西的次數了。以下省略一萬字,怕篇幅太長,有些小夥伴看不下去了,就寫到這兒吧!有緣再續

  • 10 #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這種情況出現,說明哪一次他無意的行為達到了他的目的,或者看到有別的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目的,所以才會這樣。但是這種情況如果在家裡還好說,在大眾場合父母會很尷尬,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好。想要解決問題,家長要有原則和決心。

    首先,遇到孩子想要的東西,要先溝通,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就採取最直接,強硬的方式直接拿走,這樣孩子肯定會哭鬧,如果是危險的物品,告訴孩子拿這個東西后會出現的後果,說這些的時候一定要看著孩子的眼睛,保證他聽到了這些話。

    其次,如果孩子因為其他的東西想要,又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直接躺到地上,那麼建議家長不要回應,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如果這麼做,也要忽略孩子的行為,家長越是認真孩子就越認為這樣能夠吸引家長的注意力,下次想要什麼東西還會這樣做,因為孩子很會觀察家長的態度,他們也許又哭又鬧,家長不能夠不忍心,能讓孩子看到他的這種行為不能達到目的才可以。

    再次,只要家長不去幹預,孩子哭鬧一會就會停止,這個時候再去抱抱孩子,跟他溝通,引導他想要東西,用語言來表達,合理的要求家長會答應,哭鬧是不會答應的。同時危險的不合理的要求,哭鬧也沒有用。

    總之,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可能他們不善於表達,但一定很會看家長臉色,所以主要還要看家長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平靜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最落魄的時候,是什麼力量,讓你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