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裡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習俗嗎?有何講究?這句俗語含義深刻,重點就在於如何解釋早和晚兩個字。
小時候,我跟著我爺爺在清明和十月一去上墳,我爺爺對於傳統習俗非常精通,無論哪個季節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我隱隱約約記得,清明上墳和十月一上墳有一些不同點,那就是在上墳的時間上,過清明上墳,我爺爺都是在清明前一兩天,天剛剛亮的時候,就吆喝我趕緊起來,跟著他去上墳掃墓。而十月一上墳,我爺爺就不是很著急叫我,一直等吃飽了早飯,然後不緊不慢的領著我,當時小孩還沒區別出來,以後長大了才感覺出有區別,然後再慢慢領會到了“早清明晚十月一”的意思。
清明要早和十月一要晚其實是跟寒食節和寒衣節有關係。
先講一下什麼是寒食節和寒衣節,寒食節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戰亂流亡他國19年,唯一跟隨他的是大臣介子,並且是重耳在沒有食物吃的時候,介子割下屁股上的肉給重耳吃,後來重耳成了晉文公,為了趕集介子,請他入朝做官,但介子不同意付出,晉文公為了讓介子出山,就放火燒了介子居住的地方,但介子就是沒出山,結果被火燒死,晉文公為了紀念他,好幾天不吃熱食,專吃冷食,而這幾天就是清明節的前兩天。
寒衣節講的是孟姜女思夫心切,帶著丈夫穿的衣服到長城尋找丈夫,到了修築長城的地方,才得知丈夫早就累死在長城,孟姜女非常悲痛,因為孟姜女去找丈夫的時間是十月一之後,那時候正是冷天開始的時候,為了不讓丈夫受凍,就將丈夫的衣服燒掉。
寒食節和寒衣節的解釋。
晉文公為報答介子割股之恩,在清明節前去邀請介子當官,卻沒想到介子不領情,就是不出山當官,晉文公錯上加錯,燒了介子的居住地,介子為了堅決不當官,寧肯燒死也沒出來,晉文公是因為吃才報恩,並且是清明前兩天去請介子,所以演變到了早清明。而寒衣節的故事是孟姜女在十月一之後為丈夫燒的衣服,所以也演變成了晚十月一。
現在通俗的解釋,清明節上墳,是為了祖先有吃的東西,所以必須早早送過去,而十月一上墳,是因為十月一以後天氣變冷,為了祖先有保暖的衣服,才在太陽昇起或者十月一拖後在上墳,一食一衣的次序就是先有吃的再有穿的。
你們那裡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習俗嗎?有何講究?這句俗語含義深刻,重點就在於如何解釋早和晚兩個字。
小時候,我跟著我爺爺在清明和十月一去上墳,我爺爺對於傳統習俗非常精通,無論哪個季節他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我隱隱約約記得,清明上墳和十月一上墳有一些不同點,那就是在上墳的時間上,過清明上墳,我爺爺都是在清明前一兩天,天剛剛亮的時候,就吆喝我趕緊起來,跟著他去上墳掃墓。而十月一上墳,我爺爺就不是很著急叫我,一直等吃飽了早飯,然後不緊不慢的領著我,當時小孩還沒區別出來,以後長大了才感覺出有區別,然後再慢慢領會到了“早清明晚十月一”的意思。
清明要早和十月一要晚其實是跟寒食節和寒衣節有關係。
先講一下什麼是寒食節和寒衣節,寒食節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戰亂流亡他國19年,唯一跟隨他的是大臣介子,並且是重耳在沒有食物吃的時候,介子割下屁股上的肉給重耳吃,後來重耳成了晉文公,為了趕集介子,請他入朝做官,但介子不同意付出,晉文公為了讓介子出山,就放火燒了介子居住的地方,但介子就是沒出山,結果被火燒死,晉文公為了紀念他,好幾天不吃熱食,專吃冷食,而這幾天就是清明節的前兩天。
寒衣節講的是孟姜女思夫心切,帶著丈夫穿的衣服到長城尋找丈夫,到了修築長城的地方,才得知丈夫早就累死在長城,孟姜女非常悲痛,因為孟姜女去找丈夫的時間是十月一之後,那時候正是冷天開始的時候,為了不讓丈夫受凍,就將丈夫的衣服燒掉。
寒食節和寒衣節的解釋。
晉文公為報答介子割股之恩,在清明節前去邀請介子當官,卻沒想到介子不領情,就是不出山當官,晉文公錯上加錯,燒了介子的居住地,介子為了堅決不當官,寧肯燒死也沒出來,晉文公是因為吃才報恩,並且是清明前兩天去請介子,所以演變到了早清明。而寒衣節的故事是孟姜女在十月一之後為丈夫燒的衣服,所以也演變成了晚十月一。
現在通俗的解釋,清明節上墳,是為了祖先有吃的東西,所以必須早早送過去,而十月一上墳,是因為十月一以後天氣變冷,為了祖先有保暖的衣服,才在太陽昇起或者十月一拖後在上墳,一食一衣的次序就是先有吃的再有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