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雞毛起

    “靈”這個諡號對於君王來說是貶義,不好的評價。先說趙武靈王,15歲即王位,當時五國名義弔唁,實則想乘機撈點好處,這小子愣是把五國擋在趙境外,牛啊!後勵精圖治,又胡服騎射,老趙家國力強盛的不要不要的,後來覺得前半生創業太累了想休息了就傳位給兒子,自己去享福,結果玩大了,被宮廷政變餓死在沙丘行宮。前期牛有武功,後期用人不察荒於政事,所以武靈諡號很合適啊;

    再來說說楚靈王熊圍,搶奪侄子位置不說,還殺蔡國君,伐徐國,踹吳國。生活上驕奢淫逸,搞出了“楚王愛細腰,後宮多餓死”的奇景,最後被華人推翻,一根白綾把自己送走了,這個靈絕對是惡名。而漢靈帝則是治國無方,買官賣官,任內出現黃巾起義,大權也被十長侍把持,這個靈是政治無能。

    所以靈字對於君王來說妥妥的惡名啊!

  • 2 # 濤說精彩歷史

    我是濤說亂世史,我來回答。

    1、說一個違反直覺的答案,在古人看來,“靈”這個諡號是二意諡號,即是惡諡,也可能是美溢。這個是因人而異的“靈活”諡號。

    《逸周書·諡法解》說:“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

    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逸周書成書在先秦,這段文字非常晦澀,我們分別解釋:

    不勤成名曰靈——大懶蛋一個,放任本性,這是惡諡。(楚靈王就屬於這一類,他驕奢淫逸,喜好“小蠻腰”,放任性子,導致後宮多餓死;最後華人推翻,自己上吊而死)

    死而志成曰靈——人死了,志向實現,這是褒義。

    死見神能曰靈——大王、皇帝死後,能顯靈的,這是褒義。

    亂而不損曰靈——國家亂了,但是還沒有傷害到根的。這個貶義帶中性的諡號。(趙武靈王屬於這一個,他廢長立幼,讓國家動亂;但趙武靈王之後的趙惠文王,又繼承了“胡服騎射”改革,繼續開疆拓土,讓趙國強大稱霸)

    好祭鬼怪曰靈——喜好祭祀鬼神,這是個中性諡號。

    極知鬼神曰靈——非常瞭解鬼神,所謂通靈、神靈,這是褒義。

    (楚靈王)

    (趙武靈王)

    2、比如“周靈公、衛靈公”在宋人筆記中看來,算是美諡;而”楚靈王、漢靈帝”在後人看來,是惡諡。

    《懶真子·卷二》:

    諡之曰「靈」,蓋有二義。《諡法》曰:「德之精明曰靈。亂而不損曰靈。」若周靈王、衛靈公是美諡也;若楚靈王、漢靈帝是惡諡也。《莊子》曰:「靈公之為靈也,久矣。」此褒之也。《漢·贊》之曰「靈帝之為靈也優哉」,此貶之也。故曰:此一字兼美惡兩諡。

    為什麼周靈王的“靈”字是美諡?原來靈王冢所在的河南城西南栢亭西周山,傳說有靈氣,所以周靈王長著又長又濃密的鬍子,因此百姓認為西周山有靈氣,所以旁邊的民眾祭祀不斷(根據南北朝史學家裴駰)。

    為什麼衛靈公的“靈”字是美諡?《懶真子》是從“亂而不損”的角度來看的。“分桃之愛,龍陽之好”,衛靈公是一位同性戀者,脾氣暴躁;但是他在位理政,任人唯賢,提拔的三個大臣孔圉、祝鮀、王孫賈都是賢人,讓衛國從動亂中走向正軌。

    (衛靈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去找工作,還是先工作再喜歡上工作,把工作當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