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治療師萬勇

    人的思維都是有其維度的,喜歡先解決難題的人一般都是維度較高的人。例如愛因斯坦屬於具有開創性的思維者,只要能拿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其維度都可以達到八維左右。而一般普通人最多達到五維。

    高維度的人選擇解決問題時,如果該問題屬於對他來說難度並不高的程度,那麼他肯定會挑選難度最大的來研究。這裡也顯示了個人追求探索的效率意識習慣。也就是單位時間做出最大效益的想法。而沒有追求探索習慣的人,由於基礎較低,或者由於多年的非進取習慣,做事也就只挑容易的來做,這樣是無法獲得成長進步的認知的。優秀和平庸的區別也就在於此。

    例如盧瑟福這位全能物理學家把所有前人的理論基本都瞭解了,不去挑戰難題你說他還能幹什麼,難道要去做容易的事嗎?他作為老師,帶出了十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真是了不起啊!德布羅意也是很早發現物質波,那時別人都還不相信,一直到1924年才得到公認。聰明的人總是能提前看到別人不知道的,進取者也總是挑戰有難度的事情,所以他們是世界的引導者。

    那麼,你以後是做容易的,還是做有難度的呢?

  • 2 # 尚旻

    從客體關係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會更容易理解。

    每個人的行為模式,都是形成於生命早期,與重要客體——主要撫養人(通常是父母,以下以父替代)的過程互動中。孩子的某種行為,如果不斷被父母讚揚,或能夠有效地取悅父母,帶給孩子好的感受,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逐漸固定下來。同樣的,如果某種行為被父懲罰、批評,或者總是被漠視,帶給孩子不好的感受,那孩子就會停止這種行為。

    習慣先去處理複雜問題,通常就是由於在很小的時候,完成了那些複雜、困難的動作(任務),就能夠更多地取悅父母,得到父母的讚賞。

    這個習慣無所謂好壞,適度就好。比如說,學習或工作時,能夠不斷去挑戰那些新的難度,肯定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有利。但如果在自己的能力還無法解決的高難度問題上糾纏,不能退而求其次,讓自己一事無成,那就是對個人成長和發展不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玉石有收藏的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