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現之美
-
2 # 大步旅遊
傳統山嶽型景區也要分A級,對於5A級以上的年流量50萬以上的,可配套商業街,特色小鎮或內部特色活動專案如演藝,小交通,廟宇等二消。對於年流量20萬以內的山嶽型景區,還是要特色景點包裝,門票經濟為主,畢竟門票運營成本最低,盲目部二消,市場會以腳投票,商業也會入不敷出,投資也收不回,容易進入死迴圈!山嶽型景區也因區位,交通,政商關係,周圍環境等諸多因素,均不可同一而語。
傳統山嶽型景區,資源主要集中在各地政府手中,這些景區經過多年的宣傳,在遊客心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傳統山嶽景區時間比較長的,旅遊資源都比較豐富,景色風光秀麗不說,資源更是具有獨佔性。
但近年來,80、90、00後逐漸成為旅遊的主要人群,他們旅遊消費和旅遊目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山嶽型景區雖然自然風光好,但許多景區缺少與遊客的互動性,遊客參與很少,都是被動的參觀遊覽。而互動和參與卻是80、90、00後旅遊的重要方式,好玩才是他們的旅遊的根本。
相對而言,傳統山嶽型景區更適合年齡偏大,或者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喜歡靜謐,喜歡在風景中減輕壓力。
鄉村旅遊的火熱,是可以讓遊客身臨其境,去感受這種文化,去體驗各種習俗,去品嚐各種美食。2018開始,各種文旅城(實際基本上都是主題樂園)更是吸引了各大財團參與投資,動輒幾百億上千億投入,如投資500億的廣州融創樂園6月15日開園第一天,吸引30萬人次入園。
如今,對遊客來說,沒有什麼最刺激最好玩的,只有更刺激更好玩的。傳統山嶽型景區在自然資源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許多景區至今還躺在這個優勢上睡覺,認為資源好就一定有遊客來,但是,當他在睡覺的時候,外面的旅遊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山嶽型景區的主要收入仍舊是門票收入,許多景區基本上沒有二次和三次消費,更談不上游樂專案。花了很大的精力吸引來遊客,讓遊客留下區區的門票就走了。
個人以為,傳統山嶽型景區改革的重點,就是去門票經濟或者淡化門票經濟。在今天的旅遊格局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門票已經阻礙了景區的發展。除了在旅遊資源上具有無法替代的景區外(如華山、黃山等),大部分傳統山嶽型景區去門票淡化門票已經勢在必行。
其二,山嶽型景區依靠景區的地勢及各種落差以及當地文化習俗,開闢具有自己特色的遊客體驗參與專案,這些專案不是在城市的各種樂園可以實現的,這也是山嶽型景區的優勢。
服務意識。大部分傳統山嶽型景區的服務都比較差,甚至談不上服務意識。如今,服務好也是一種優勢,更是一種資源。如海底撈火鍋。
傳統山嶽型景區的營銷策劃缺位。許多傳統山嶽型景區可能都沒有專門的營銷人員,或者只有市場人員,甚至他們認為,營銷就是做廣告而已。營銷策劃的缺失,也使一些傳統山嶽型景區走向沒落。
當然,傳統山嶽型景區的發展,因為資源掌控中當地政府手中,如何盤活這個資源,如何讓政府放權或者引入專門的運營團隊,讓政府為他們提供服務。
轉變政府的角色,改變傳統思維模式,站在遊客的角度多想一想,或許才是傳統山嶽型景區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