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地理雜學

    高句麗民族起源不定,一般認為是扶余人建立了高句麗國,在當時得到了漢政權的認可。高句麗先後征服了周邊小國,於公元1世紀初發展為一個有漢式官僚體制的穩定國家。高句麗和百濟就是扶余人建立的。由於戰爭,大量扶余人遷入日本,成為日本人的一部分,有三成日本人是扶余人的後代,研究證明,日語是由扶余語演化而來的。高句麗既不是北韓,又不是女真。

    在公元前的東北亞,森林密佈,沼澤從生,高句麗所處地區不能適應農業生產。建國初期的高句麗只能透過漁獵來維持生計,只能對農耕國家發動襲擊,搶奪俘虜和糧食來彌補本國的不足。俘虜就是勞動力,掠奪來的俘虜和先進技術促進了高句麗的經濟發展。東漢政府不得不從高句麗贖回自己的百姓,當時的價格是一名俘虜40匹綢緞。

    到了三國時代,魏國北伐公孫氏,吞併了遼東數郡。魏軍主要精力在跟吳蜀對抗,沒有在遼東佈置重兵。高句麗攻打遼東幾個小城後招來了魏軍主力。魏軍兩次征討高句麗,俘獲人口後遷入內地。高句麗僥倖苟延殘喘了下來後,向魏稱臣,服服帖帖的過上了一段安穩日子。

    391年登上王位的廣開土王對高句麗進行改革,並展開了大範圍的征服活動。把新羅、百濟、肅慎和東扶余,都變成了高句麗的屬國。此時中原到了西晉末年,高句麗又一次蠢蠢欲動,並先後蠶食吞併了北韓半島上的樂浪和帶方二郡。而不曾想到,一個漢化的鮮卑慕容氏政權在遼西崛起,高句麗不敵燕軍,丸都被焚燬。又過了十幾年,前燕被前秦所滅。高句麗向苻堅稱臣。

    隋朝統一了中國以後,與稱霸遼東多年的高句麗發生了衝突。經歷了多次亡國戰爭,高句麗也為大戰做好了準備。612年,在蕯水之戰中,高句麗全殲隋軍30餘萬人,取得了重大勝利。隨後幾十年裡,養精蓄銳數百年的高句麗還在戰鬥中多次擊敗了唐軍。值得說明的是,此時遼西走廊不通,前往東北要翻越燕山山脈,走白狼山通道,交通轉運非常困難。

    淵蓋蘇文雖然多次戰勝唐軍,但他死後幾個兒子就為了爭奪王位發生了戰鬥,高句麗的軍力在內鬥中損耗嚴重。而在爭鬥中失敗的王子又背叛了高句麗,投降了唐朝。在唐軍持續的打擊下,這個延續了700多年的高句麗政權,終於滅亡了。

    高句麗與中國的關係一直是時戰時和的,一旦中原王朝強大時就採取稱臣納貢的恭順態度,中原王朝一旦內亂,即乘機入寇侵掠。雖然有幾次受到報復性討伐而幾乎亡國,但在五世紀初還是發展到了其鼎盛時期,人口有近350萬。直到隋朝統一,在隋唐兩代不惜國力的打擊下,高句麗才亡國。亡國後的高句麗人,又參與建設了渤海國。在渤海國被遼滅後,其文化和官僚制度又被遼國和金國繼承。

    在東北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王朝式的官僚統治方式成了典範,被各少數民族政權接納。遼國的官僚系統更是直接承自渤海國,它有一個漢式的官僚政府,和一批精通書面漢語的精英。在契丹人建立國家的過程中,對渤海國的征服可能是比獲得幽雲十六州更重要的一步。很多渤海國的華人又在遼國和金國的政府裡當官為將,比如輔佐完顏阿骨打登基的渤海國進士楊樸。高句麗和後續的渤海國,為後期東北亞的少數政權漢化提供了很多基礎建設,對於中國的文化傳播也是有其一定貢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富貴竹葉子和根都發黃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