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嘟香藝果
-
2 # 墨墨春
做事前有計劃是個好習慣。應該好好鼓勵孩子做好計劃。
我家孩子是在寒假開始第三天做好的。寒假前三天讓孩子好好放鬆了,放空一個學期的壓力,給孩子一個緩衝期。這三天沒有什麼事情做,其實到第二天,孩子就開始有想做些事的想法了。畢竟平時事情做習慣,突然沒事做,有點不適應。
所以第三天開始制定計劃。
計劃分三個時間段。過年前,過年這幾天,過年後到開學前。
很快就初五了。過年的氣氛雖然不減,但是孩子對過年的感覺其實已經慢慢變淡了。
這幾天可以和孩子好好商量一下接下去的計劃。
有合理的計劃,能充分利用好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晚上或者明天開始做機會吧。
做完計劃,再好好記錄一下計劃完成的情況,讓孩子及時瞭解自己的努力情況。
儘量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合理計劃,合理完成計劃的好習慣,成為一個做事有條理,有效率的孩子
-
3 # 黑咖與蘋果
孩子學習計劃書的制定是更好自我管理的前提。
有的家長認為放假了,意味著孩子進入到完全放鬆的時間,自由地休息,可以沒有任何時間限定;而有的家長認為放假時間是孩子惡補學習的時間,一刻都不能停止。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觀點中顯著的特點是:家長的觀點左右著孩子的假期怎樣安排。而孩子確屬於從屬地位。
這個時候孩子的計劃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計劃書可以幫助孩子訓練其邏輯思維,讓孩子有自主權,既可以鍛鍊策劃能力、目標規劃能力又可以提升其約束自我的能力以及時間控制並付諸行動的能力,孩子自我管理的這個過程可以讓他不斷地獲得成就感。
計劃書的呈現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如果孩子擅長畫畫,那可以是簡筆畫的形式,如果家長了解思維導圖也可以指導孩子以導圖的形式呈現,如果孩子表達寫作能力很強,那麼就可以用文字寫下來。
總之,計劃書是孩子假期更有意義的必備工具。
寒假是一個短暫的假期,放寒假之前我就問過孩子,寒假有自己想做的事嗎,自己有安排嗎?孩子想了想說,想去遠一點的地方玩,想有很多時間看課外書,盼望過年,想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自由。孩子的回答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我就順水推舟“好啊,你希望自己的時間自己說了算,那就每天早上起來寫這一天的做事計劃,然後拿給我看,合理就照做,不合理再修改,我倆都同意為止,好嗎?”孩子滿口答應了。然後從假期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孩子每天都在寫計劃,寫之前我會先告訴她我的要求,其他她自己安排,然後寫好,我看了,都滿意。有時因為外出幾天或者玩過了,當天作業沒完成就到了該睡覺的時間,我是會給他一點小懲罰的,然後第二天不但要做當天的作業,前一天的作業也要按質量地補回來,所以就算不給她懲罰,她自己也不願意總是拖欠,否則影響她第二天的自己玩耍時間。我們家還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我喜歡做事前寫計劃,然後告訴全家人。家裡人還都喜歡看書,只要家裡人都靜下心來,孩子的學習就不用我們擔心了。現在她自己已經不習慣不寫計劃了。好習慣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