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說什麼我不明白
-
2 # 南瓜報告
《血戰鋼鋸嶺》呈現的陣地戰對攻的確非常慘烈,米軍一片片倒下,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日軍。
但造成這種情況真的不是米軍將帥無能,實在是日軍太狡猾,佔盡地利優勢不說,還修了那麼多易守難攻的要塞、地堡和暗堡,換作任何軍隊都會付出巨大傷亡才能佔領陣地。
《血戰鋼鋸嶺》的故事很真實,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也與當年太平洋戰爭史實相吻合。實際上,米軍的太平洋戰略註定了要付出巨大傷亡,因為要想轟炸日本本土,進一步迫使日本投降,就一定要拔掉日本四島前沿的這些太平洋島嶼。
所以,一場場血戰在所難免。如果是平原地帶,米軍一定會平推日軍,但島嶼登陸戰太難打了,加上日軍設計的堡壘又十分精細、狡猾,不易被發現,更不易被拔掉,所以,《血戰鋼鋸嶺》中的米軍損失很大。
不過,一旦米軍站穩腳跟,發揮出火力優勢,日軍慢慢就成了人肉靶子。
-
3 # 江氏小盜龍
電影《血戰鋼鋸嶺》可以說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二戰大片,講述了一個傳奇士兵的故事,背景則是沖繩戰役時間,美軍與日軍爭奪的一個高地,這個高地美軍稱為鋼鋸嶺,日軍稱為前田高地。
1945年4月底,在沖繩進攻的美軍開始與日軍爭奪鋼鋸嶺,防禦方的是第62師團。日軍在鋼鋸嶺構建了強有力的立體多層防禦,碉堡、陣地、坑道等四通八達,既能夠有效防禦美軍的火炮,又能夠迅速調遣兵力。
美軍在爭奪鋼鋸嶺時的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量官兵傷亡,但是並不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士兵們擠在一起往前衝,這明擺著是當活靶子啊。美軍在陣地攻堅戰中,一般會使用艦炮和航空兵火力進行轟擊,然後士兵在步兵火力掩護前逐次進攻。面對日軍的碉堡和戰壕,美軍士兵往往要付出大量傷亡才能前進,但是經常遭遇日軍的反突擊,被趕回去。鋼鋸嶺被稱為沖繩戰役中的血肉磨坊,雙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損失比幾乎拉平,但是並不像電影中看到的,傷亡人數遠遠高於日軍。
美軍在鋼鋸嶺遭受了沉重的損失,並不能說指揮不力,進攻方在面對對方防禦全面,而且還有地下坑道工事的情況下,只能硬著頭皮進攻。在滇西反攻的時候,我們也曾遇到過相似防禦體系的松山,進攻中傷亡要比美軍大得多。
縱觀整個沖繩戰役,美軍戰死20195人,受傷55162人;日軍死亡超過10萬人,被俘7000多人,還有數萬平民死亡。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激烈和殘酷的程度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美軍《血戰太平洋》中有很好的表現。
回覆列表
傷亡,傷亡,自然是包括傷和亡。美軍多的是傷,日軍多的是亡,雖然放在一起統計,可意義是不一樣的。
那場戰役,美軍攻,日軍守,日軍據島而守,挖掘了大量的工事,儘可能的想辦法降低美軍艦炮和飛機的殺傷力,迫使美軍無法發揮在重火力上的長處,將戰鬥發生在步兵與步兵之間。日本守軍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殺傷美軍,讓美華人心疼。
最終結果正如日本人所料,美軍傷亡慘重,美華人心疼不已,然後決定拿原子彈炸日本,也算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