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鑫5Y9y
-
2 # 華華的任性之旅
願言興學校,庶幾教化成-----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對於一個人的教化,進入學校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至於為什麼現在學校被很多人當成了“耍場”,我想這並不是興建學校的初衷,也許是因為多數人的心理的錯誤認知所致,也許是因學校本身越來越強烈的社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燈紅酒綠讓很多人產生了錯誤的想法現代是一個人人都能施展拳腳的地方,不論出生、能力、素養,總有人在那夾縫中開拓出一片土地,過上燈紅酒綠的生活。反觀有些高等院校出來的人,也許過著平淡的生活,在困境中苦苦掙扎。我想,也許在這種環境下,人們的心理產生變化也是必然。
一旦這種想法產生,短期利益已經矇蔽了多數人的雙眼,那學校自然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不是吸取知識。
學校的社會氣息減弱了學校濃烈的文化氣息現在強調實用性人才,而不是書呆子,所以在學校中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社會中的一切,尤其是在大學,我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就有人說學校就是社會,學習不是主要的,社會實踐才重要,要多多參加社團、參加學生會競選、學會人情世故。
當然培養實用性人才並沒有錯,但是太過度則會矯枉過正了,既然在學校,學習知識仍應當是主要,而不是早早的學會社會這個“大耍場”。
我想,不管是父母、還是學生、還是整個社會,都應該對學校有正確的認知,對教育有正確的引導,人終究是社會進步的根源,不要始終在“耍場”中徘徊不前。
學校是學文化知識的地方,現在有一部分人卻把學校當成了耍場。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人燦若星河,中國選人用人的科舉制度早在隋朝就推行開來。中國的教育應試教育也就不足為怪了。考什麼學什麼,分數定終身。學校整個工作總是圍繞著高考和各級考試,管理目標普通帶有急功近利傾向。評價學校優劣的標準就是分數、升學率、排名。全部教育就是為了考分,以考試、分數、升學率、排名次作為追求的唯一目標。打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口號,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卻依然是行的應試教育。上學為了什麼?學習又是為了什麼?上學為了能考上大學,學習當然是為了以後能順利透過考試,走向光明的未來,升官發財或享受安逸的美好生活,或者成為名星大捥等。在名利的驅使下當然也出現了高分低能兒、高分高能力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思想文化的缺失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痛:投機取巧、作弊腐敗、金錢至上、道德倫喪等。
如果把學校當成了耍場,結果是教師、學生把考取高分作為第一目標也是最高目標。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校長為了升官發財,老師為了爭個名次,學生只求高分。教書育人、品學兼優從何談起?
教育要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大軍,教育要培養“四有”新人,教育要不忘初心,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培養接班人。教育從應試教育真正走向素質教育還需要艱辛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