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加坡Ms睿

    最直接的就是 依賴 和 冷漠

    依賴很容易理解,因為什麼事情都有人幫忙了。

    冷漠 的意思是,因為孩子從小習慣了有人幫忙,不知道箇中的辛苦和付出,覺得別人做這些事都是應該的,不費勁。 所以和別人打交道市比較沒有同理心。

    最後,就是情緒控制上比較差,俗稱EQ情商低。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小就不需要煩惱啊!長大以後,媽媽不在身邊了,很多事情不會處理了,就慌啊!

    包辦媽媽要不得啊! 孩子無法長大.

  • 2 # 一諾的島

    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養育問題,這是一件好事,可是物極必反,有些父母做得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包辦媽媽”的出現,就是給我們的警示,包辦危害大,媽媽要謹慎。

    “包辦媽媽”讓孩子生活不能獨立。

    很多媽媽在生活中事無鉅細的照顧孩子,從小幫孩子穿衣服、洗衣服、餵飯、收拾屋子、督促作業、孩子小的時候,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孩子長大以後,媽媽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我聽過有媽媽早上把牙膏都擠好,孩子只管刷牙的,也聽過孩子20幾歲不會做家務,不能自己單獨生活的,甚至聽過30多歲的大男人說自己的衣服還由媽媽買。

    《變形記》裡的劉思琦,一個長到16歲的女孩兒,居然不會剪趾甲,穿衣挽褲腿都要媽媽來,最恐怖的是吃飯都要阿姨喂,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包辦媽媽”說得最多的就是“你做不了,讓我來。”。可她們沒有想過孩子真的做不了嗎?孩子為什麼做不了呢?

    “包辦媽媽”看似很愛孩子,也很辛苦,可是她們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鍛鍊的機會,讓孩子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學不會,更不要說獨立生活了。

    “包辦媽媽”讓孩子精神不能獨立。

    “包辦媽媽”不僅是生活上的包辦,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也“包辦”,替孩子做一切決定,讓孩子完全不能獨立自主。

    從選擇穿什麼衣服,到選擇什麼興趣班,從選擇專業到選擇工作,甚至是選擇人生伴侶,很多“包辦媽媽”幾乎完全幫孩子選擇完了,孩子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意見,也許曾經有過想法,但被多次打壓,最終也沒有了。

    這樣的孩子,活在媽媽的安排之下,就像是媽媽手中的傀儡,長此以往,沒有了獨立的意識,也沒有了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生命對於他們,彷彿沒有多大的意義,他們也感覺自己就像是為媽媽完成任務。

    “包辦媽媽”是對孩子的無限溺愛,她們無視孩子成長的需要,在她們的潛意識裡恨不得孩子不長大,一旦孩子長大獨立了,她們就會感到孤獨、恐懼,所以她們拼了命的要把孩子抓在自己的手心裡。

    真正的父母,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滿足孩子在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讓孩子獨立的成長,該擁抱時盡情擁抱,該放手時大膽放手。

    最後,讓我們再來讀讀龍應臺《目送》中的這句話,與君共勉。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超載會被嚴查,那麼為什麼公交車擠的出現人擠人的情況卻不會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