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0後1944689832
-
2 # 我和別人不一樣
承蒙系統邀答。小麥未成熟先幹穗,是什麼原因?關於這個問題,其中有如下三種情況所致。
一,品種的問題。小麥品種根據春化期(O一5度的低溫刺激)長短,分為冬性、半冬性、弱春性和春性四個品種,依次從北向南對應選擇。如果在華中地區種植冬性或半冬性品種,由於生長期較長,而華中每年在五月有一段時間熱幹風,不等小麥成熟,就被熱幹風造成脫水乾穗(俗稱"急死了")。
二,赤黴病所致。每年小麥在揚花後灌漿期,若逢連陰雨,又沒對小麥進行"一噴三防"的管理,赤黴病就會氾濫,造成死穗。小滿前後,氣溫升高,就會形成末熟先幹穗現象。
三,嚴重乾旱,小麥後期脫水所致。麥收"八、十、三"三場雨,即頭年八月、十月和翌年三月這三場雨。如果從小麥逢春旱,持續到小滿以後,小麥灌漿是需水高峰期,此時的乾旱,促使小麥嚴重脫水,也會形成未熟先幹穗現象。
所以,要想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根據以上原因,進行對號入座,對小麥科學選種和管理,才能獲得高品質、高產量。
小麥是北方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但是近年來經常出現的幹麥頭/死麥穗的現象,對小麥的收成造成的影響非常大,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罪魁禍首小麥的四種病蟲害造成的,雖然農民對種地都不陌生,但絕大多數農民朋友對蟲害能有效預防,但對這幾種病害卻自知很少,缺乏提前防治知識。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幾種病害的識別與有效的防治措施。
《全蝕病》小麥全蝕病,又被稱為立枯病/黑腳病。是在小麥抽穗後,田間如果發現有死亡的麥株,甚至成片的死亡,應該警惕是全蝕病,全蝕病在小麥的整個生育期內都有發病的可能。 全蝕病的防治方法:輪作倒茬/藥劑防治
《紋枯病》小麥發生了紋枯病的基症狀是在根部的1-2節,在小麥拔節後中間呈灰白色,邊緣部呈褐色,出現雲紋狀斑的症狀。病斑由外向內侵入小麥莖稈內部,從而引起小麥枯白穗,病斑還會向上蔓延,後期小麥會出現麥葉尖部長出白色的菌核,隨著病情加重,麥葉會變為褐色/黑褐色。小麥的整個生長期都有可能受害,病害發生後會出現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的現象。
紋枯病的防治方法:選種要選用抗病/耐病效能好的品種。不要過早播種,要把握播種量;控制氮肥過剩,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的抗病能力。種子藥物浸泡處理,藥物預防,返青至拔節期間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每週一次,連噴三次
《根腐病》主要是在小麥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根鬚死亡但不腐爛,從而容易引起小麥倒伏和出現白穗現象。此病害各地均有發生。 發病原因,一般播種太早及太晚/田間雜草叢生/害蟲/土地貧瘠/都有可能誘發根腐病。 根腐病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很關鍵/播種不宜過早和過遲/基肥量要足/追肥要及時/播種不宜過深/隔茬種植
《赤黴病》在潮溼度大的時侯在小麥合縫處及小穗的基部會長出一層紅色的黴層,赤黴病的名稱也是因此而生。小麥有赤黴病後,麥穗枯白松散,結出的麥粒不飽滿。 赤黴病的藥物防治:赤黴病要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再救治就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