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無不為0632
-
2 # 西府趙王爺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所用的秤——桿秤
中國桿秤是中國最古老也是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的衡量工具,最早可以追溯道春秋戰國時期。由秤桿、秤砣、秤盤三個部分組成,根據的是槓桿原理。做買賣時,手一握秤桿,掛好秤砣,栓好秤盤,就能搞定。方便且實用。
那麼古代秤是用什麼做成的呢?
首先是秤桿,大號秤一般選擇楠木,中小號的秤多數使用秦巴山中陽坡所產的“紅栒子”木,木材經陰乾一年以上,據所要做桿秤的衡量要求,用鋸截成適當的長度。
題中的三十斤的秤,按照古代的衡量單位,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 ,四鈞為一石。所以也叫鈞秤。鈞秤算是中號,其選用木材應該是“紅栒子”木,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木頭代替,但材質一定要好。
然後是秤砣,其材質一般是生鐵,正所謂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當然,也有灌鉛黃銅這樣的高階貨,甚至於黃金,不過普遍用的還是生鐵。
至於秤盤,對於三十斤的秤來說,基本上不用,吊根繩鉤就可以了!
千百年來,手桿秤也可算作華夏“國粹”。它製作輕巧、經典,使用也極為便利,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躍在大江南北,代代相傳。天地間有桿秤,人們不斷賦予秤的文化內涵,公平公正的象徵,天地良心的標尺,一樁樁交易就在秤砣與秤盤的此起彼伏間完成。隨著時代發展,一些事物也將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電子秤的普及,則預示著桿秤將退出歷史的舞臺,成為民族的符號。
先更正一個錯別字,應該是三十斤的“秤”,而不是“稱”,前一個是名詞,後一個是動詞。哈哈。
古代三十斤為一鈞。
這個重要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小時候就聽過這樣的謎語:一點鐵,一點銅,一點木頭一點繩。
答案就是秤。
這個謎面可以說把做秤用到何種材料說的清清楚楚了。
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古代的秤。古代稱東西其實有兩種工具,一種是杆稱,還有一種叫天平稱,桿秤用秤砣,天平稱用戥子。
這種秤在民間至今常見。
當然稱重物時還會有大秤,一般要兩個人抬著用。
天平稱不常見,一般是用來稱細小東西或貴重物品的,比如金銀。
秤桿有骨質、象牙、虯角、烏木等,現在也有用金屬或木包金屬的,最好的是象牙杆,其價值也高。
秤鉈或天平用的戥子,早期是青銅鑄造,後期以鐵製為多。
秤盤或秤鉤,也多以金屬製,中藥房裡用的小秤多用銅秤盤,家用秤多以鐵或鋁製為多。
開鋪子的富貴人家都講究用象牙杆或虯角杆的戥子,秤盤講究銅質要厚一些,重一些,圓盤的邊裡部均勻的分成三個點,三個點為凸起的鉚釘,用以繫繩,秤砣做的也極為精緻,各種造型均有,有的帶有刻花紋,刻字號的。另配以與器物造型相等的木質盒子,質量好的戥子,木盒做的也非常講究,首先木質多用紅木,盒上下開啟處有一小銅質機關,用來鎖住盒子以免戥子從裡面掉出來,古人考慮得十分周到。而普通百姓用的戥子就不是很講究了,主要是能實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