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大眾

    公元前500年,是一個神奇的時段,中國正處於春秋,在這個時段(後稱為軸心時代)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老子、孔子、釋迦牟尼等,他們獨立發展了不同的文化傳統。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人類文化的主要精神財富。

    也是在這個時段,出現了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論點。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認宇宙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火不斷地轉化為萬物,萬物也不斷地再變成火,變化的思想必然會在他的哲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致於後來人稱他的哲學為變的哲學。

    他形象地表達了他關於變的思想,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沒有什麼是絕對靜止的和不變化的,一切都在運動和變化。”(引用自百度百科)

    哲學家提出的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供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後人推演了他的這種觀點,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隨時在變,人類的語言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因為,你在說一個放在面前的東西,你還沒說完,那個東西都不是你說的那個東西了……

    所以,就提出了相對論,提出了靜與動的辯證關係,即“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統一的,相對靜止中包含著絕對運動,靜中有動;絕對運動中也包含著相對靜止,動中有靜;物質的具體形態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這樣一來,就不會產生不敢說話的情況了。

    河流是絕對運動著的,但是相對河床和人類的短暫記憶,是相對靜止的,今天踏入的河流,和昨天踏入的河流,從絕對運動角度看,不是同一條河流。從相對靜止的角度看,確實是同一條河流。

    這就是辯證法,運動和靜止還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滄海桑田之變化,就是明證。

    所以,我們要以辯證的思維看世界,不要整天只看見問題的一面,而不考慮問題的其他方面。

    否則,就像赫拉克利特那樣,放著王位不坐,去廟裡修行了……

  • 2 # 海棠春花木盆景

    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一句名言,也是他的哲學觀點——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世界萬事萬物時刻都處在變化之中,第一次踏入的河水,你第二次再次踏入,河裡的億萬生物,有新生的也死亡的,甚至河裡同一條魚也比第一踏入河水時多活了一點時間,魚身體裡的億萬細胞,細菌等也有新生與死亡,這都證明了你第二次踏入的河已不是原來那條河,已發生了變化。

    這個哲學命題也是時空觀念,因為時間是連續不斷向前流逝的,你不可能在時間數軸上找到重合的兩個時間點,也就是說兩次踏入的河流它們在時間維度是不同的,一個是過去,一個是現在,它們已不是同一條河了。

    當然,"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個哲學觀點,變化與靜止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辨證統一的。事物沒有變化,世界就無進化,無進步;事物沒有相對靜止,世界也就混亂一團,不能定義任何事物,這世界不是很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勇士基本上已經鎖定了總冠軍位置,假如所有陣容不變詹姆斯再年輕10歲,你覺得結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