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貴樂逍遙
-
2 # 微風涼徐來
戰國末期的趙華人 韓非 李斯的老師 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一代大儒
提出了著名的性惡論 主張人在特定環境下都有惡的一面 在後天的學習生活對人的道德品質修行有必要的幫助
-
3 # 綠巨人講史
荀子是戰國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先秦儒學最重要的三個人。趙華人,大約生出卒為公元前298-前238年,他五十歲到齊國,曾在齊襄王的下學宮講學,後因被讒,到了楚國,被春申君用為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被廢,失官家中逝世,葬在蘭陵。
荀子的思想綜合了戰國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諸家的思想成分。而對儒學做了創造性的發展,其中特別重要的是關於人性、禮法、人的地位、名實關係的學說。其中關於人性的學說構成了他整個思想體系的基礎,與孟子主張“人性善”不同,荀子認為,人生來就有好利之心,嫉妒之情,耳目之欲,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這是人的本性。換言之,人性本身是不能產生美和善的,美和善只能產生於後天之“偽”。
從荀子的人性學說和理禮論中,我們可以看到,荀子對人性的基本認定是並不樂觀的。但這並不意味他對人類的失望和悲觀。相反,他認為人性雖惡,但人與其他動物也有不同,就在於人有智慧,憑藉這種智慧,人類可以建立禮儀文明,從而擺脫天性之惡,進入美和善的狀態。
謝邀。我對荀子的粗淺認識說一下,荀子是(約前313年一前238年),名況,稱荀卿。是戰國未年思想家、教育家。始遊學於齊國,齊湣王對其沒重用後又離齊到楚。秦昭王41年(前266年)至秦,視秦政治請明,後返回趙國、楚國。任楚蘭陵令,以著書授徒至終。荀子的學術中以禮為核心。在(荀子)一書中有375處講到禮,並認為做人沒禮不能生活,辦事沒禮不能成功。並且還順延了孔子‘’君要有君樣,臣要有臣樣,父有父樣,子有子樣‘’的思想。主張用禮劃定等級,‘’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天子袾裷(朱袞)衣冕,諸侯玄裷(袞)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荀子.富國》所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婦、等倫理關係不能亂,同時,禮義應順人心,否則不成禮義。推行人的生命受之於大自然,國家的強盛、衰弱之命運決定於禮制。沒有禮義一事無成。這就是荀子在學說中講禮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