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羅賓王
-
2 # 醉井觀商
你好!電視機核心技術液晶面板從日本、南韓再到中國,不斷的更迭,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網際網路科技的入局,產業格局激烈競爭,不升反降是有道理的!
一、電視晶片等元器件變得“白菜價”其實大家關注電視劇都是電視螢幕尺寸,回到10年前,大屏液晶電視價格高不可攀,動則數萬元都是土豪家族的專利。
可是,近年來大屏電視逐年下滑,開始走進千家萬戶,55到65寸的大屏液晶電視如今已經都是白菜價,不用3000元就能買到65寸各種中國產品牌4K電視,2000元就能買到55寸,低價的確是相當惠民的。
這裡面降價的原因也許眾說紛紜,比如小米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入局引入的價格戰,或者是電商渠道搶佔市場等等。其實這些還都只是表面,真正決定電視機的價格是面板。
目前液晶電視構造並不複雜,一塊電池、一塊螢幕,一個電視晶片加上零散的元器件,家庭作坊都能組裝完成。
而且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視晶片等元器件的成本已經變成是“白菜價”,畢竟決定大屏電視的價格就是螢幕,也就是顯示面板!
二、液晶電視技術霸權地位發生更迭談到大屏液晶電視,我們經常都會想到的就是三星、LG等,如果是行業內相對博聞強識的人,還會想到京東方和天馬等。
但是真正的液晶螢幕發展史,其實最早的是美中國人發明了液晶技術,然後日本人對這個技術進行突破並開始進行普及運用的。
1968年,美國無線電公司成功研製了世界第一個液晶顯示模型;
1983年,日本的精工公司成功研製了2英寸的彩色液晶顯示屏;
1991年,夏普率先開動第一條大尺寸液晶屏的生產線。
至此,以夏普為代表的日本企業深入研究液晶技術,奠定了日本在液晶顯示屏的霸主地位。
1987年,日本開始遇到強勁對手,三星與LG集團開始進軍液晶面板行業。剛開始的數年內,他們其實都是無法實現盈利的,但是南韓人一直堅持投入研發與工藝改進。
1995年,兩家公司的第二代生產線正式投產,正式開啟了南韓趕超日本的格局。
液晶面板行業是屬於重資產、輕研發,隨便一條生產線都是要投入幾十億到數百億的投資,沒有資金投入光有研發是不夠的,隨後南韓更是集中國家力量進行超強的資金投入,1999年,南韓在液晶面板的銷量上實現了對日本的反超,取得替代日本的霸權地位。
1998年前後,臺灣開始加入液晶面板的行業,當時日本的液晶技術在南韓強有力的競爭下,逐漸失去了佔據領導地位的歐美企業訂單,臺灣電子品牌華碩、巨集基等訂單也開始轉向南韓。
出於對抗南韓,日本企業開始有意對臺灣面板企業進行技術授權,扶持臺灣面板企業,友達、奇美等臺灣面板“五虎”開始崛起,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如今這個格局再次改變,2002年,中國京東方用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南韓現代電子的液晶業務,同時在北京亦莊投資12億美元建設一條5代生產線。
2005年,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此後包括華星光電、天馬等公司紛紛涉足液晶面板行業。
而且中國大陸這些企業厚積薄發,又開始與中國臺灣、南韓再次形成三足鼎立,至於日本已經在持續失去市場,液晶之父夏普面板業務更是被鴻海科技收購。
目前液晶面板已經不只是在實驗室的研究專利技術,還有大量被摸索出來的工廠技術,如果有足夠的魄力和資金組建世代生產線,只要生產線比別人先進,就可以通過價格優勢碾壓對手,純屬常事!
緊隨京東方之後,華星光電、惠科、LGD 也紛紛投產 10.5 代線,液晶面板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這個時候,只有降價和減產兩種情況可以選擇。
一般來說,企業想發展只有製造業績,不可能去減產,在面對諸多強勁對手,降價甚至虧本也要賣,也要打價格戰就是最好的辦法,只能看能否通過價格戰把競爭對手拖垮。當面板廠家都在瘋狂降價,而電視端的終端銷售價格自然也就說是看到的越來越便宜了。
降價虧損有開始出現新局面了,根據目前來看,南韓LGD也許會率先衰敗,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LGD營收下降5%,營業額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280億韓元擴大到3690億韓元,虧損額直接擴大了8倍。此時,中國兩大面板企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卻還能保持盈利。這就是液晶面板行業的既殘酷又現實的局面。
總之,大屏液晶電視機的局面,由於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全球產業的競爭格局不斷在發生變化,讓技術成本不斷成為白菜價,最終收益的都是終端的消費者,購買電視機越來越便宜,這就是我們要去深入瞭解背後的主因,謝謝! -
3 # 南城WJ
十年前的電視機就是個播放節目的機器,唯一能區分價格的就是大小,而且當時電視機的數量並不多。但是現在呢?遍地的電視機品牌,各種智慧化襲來,電視機已經從一個簡單的播放節目變成了結合電影、電視與遊戲為一體的裝置。
而要深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1、電視雖然是易耗品,但整體來說執行率並不高,電視開啟的頻率不高,損壞機率也就下降,遠沒有其他家用電器使用頻繁
3、電視節目千篇一律,沒有創新,電視據翻拍嚴重,娛樂節目毫無新意,看到開頭你就知道結尾。對節目不抱一點期待,相應的電視也就買的少了
4、市場的飽和度,一般喬遷新居買電視的多。電視每年生產那麼多,供大於求,產品過剩。當然少人購買,只能低價出售
5、科技日新月異,電子元件原產品價格下降,積體電路的不斷進步,自動化生產線的普及,降低人工資本,極大的節約了成本,造成電視價格低廉
你說的以前貴現在價格便宜,我想說這個價格也是相對的,因為配置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
如果你把諾基亞的塞班智慧機放到現在賣價格恐怕也高不了,現在也有高配的智慧電視機價格也不便宜。
當然,縱觀現在的智慧電視市場,兩千元的價格對於智慧電視來說還是很低端的,如今的智慧電視也不乏有萬元以上的。只能說產品定價不同,價格自然也就不同。
-
4 # 小胖妹珠珠
十年前液晶顯示屏在國內還達不到水平,近10中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水平逐漸提高不需要依靠國外的技術,所以現在價格便宜了很多
-
5 # HIFI音樂聆聽者
電視絕大部分成本都在那一塊螢幕面板上了,而液晶面板也是隨著生產工藝的提高和成產線的增多而不斷降價的,十年前50寸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還比較少,生產成本比30-40寸的面板貴很多,所以價格自然也降不下來,而如今50-60寸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非常多,技術早已成熟,成本降低,加上消費者對大屏電視的需求增多,所以50寸以上的電視價格已經可以賣到2000多元了。
50寸電視賣到2000多元必定有許多控制成本的地方,無論是面板、背光還是晶片相比5000元以上或者上萬元的產品都有縮水,只是不專門放在一起對比的話不容易看出差別。
-
6 # 春天的風88
20年前買的25寸電視3000元,需要大半年的工資,現在3000元買55寸電視,需要不到一個月工資,不是錢值錢多了,而是製造工藝和技術提高了。
-
7 # 寧靜致遠763345127171
電器產品價格只會越來越低,早期價格貴老百姓一年工資只能買一臺電視機,這也不奇怪因為當時的電子製造業成本很高,所以價格就貴。
-
8 # 跪射俑
當年電視機的一些零件無法中國產,需要進口,而進口這些零件國家要徵關稅。
現在電視機的各個零件完全中國產了,中國的電子工業飛越性發展。你知道嗎?U盤、VCD是中中國人發明的。
-
9 # 欽金壇
2007年時候,買一臺也許當時是國內某個名牌最先進40寸電視機,對比度10萬的,相比很多日本進口和國內其它品牌對比度也只有4萬標準就更高了,色彩真的很好但是價錢也是夠貴的,7500塊錢左右,上門安裝時候售後維修部門建議加幾百塊錢可以延長三年全保,我放棄延保。事實到今天十多年來色彩清晰度非常好,主要是對比度10萬硬體好決定色彩的,當初電視機市場也有便宜的,同樣是電視機配置包括螢幕對比度低的肯定價錢便宜,價錢高的自然配置好有更多功能,也可以做電腦顯示屏,也可以插u盤播放歌曲電影,如果下載電視劇是mp4格式的也可以直接電視機播放,使用起來很方便。雖然現在很多電視機便宜,但是便宜的東西肯定在硬體上的成本投入不大,質量保證自然不一定比現在還有部分很貴電視機好,一分錢一分貨嘛,所以購買電視機還是要看配置的,不能給表面價錢迷惑,相比之下高價錢的肯定比便宜的更好,常理看待消費。
-
10 # 故宮看雪
這個人問題1技術的普及 以前造液晶的就那麼幾家 而且成品率不高 解析度高的價格更高 2是 生產力上來了 現在的生產線電視按秒算 3現在電視技術卡在4K以上 比如8K 技術封鎖太厲害還是非常貴
回覆列表
電視機價格降低,經歷了兩個重要的階段,有兩個公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京東方和樂視。而本人有幸親身經歷了這兩個階段。
液晶屏中國產化,京東方讓電視價格大降電視機從技術上經歷了兩個大的階段:1. CRT電視(映象管)2. 液晶電視,目前出現了OLED電視,但是還未成為主流。
在CRT電視階段,映象管技術一直把握在日本手裡(東芝,日立,索尼等),我記得小時候家裡買的29寸中國產電視(用的也是進口映象管)畫了5000多,那是1998年左右的事,算是一個大數字了。這個階段,雖然電視整機已經中國產化,但是關鍵的映象管技術還要進口,因此價格高居不下。
到了液晶電視階段,在2005年之前仍然是高價格時期,因為液晶電視的關鍵部件-液晶面板(也就是液晶螢幕)都是日本,南韓和臺灣製造的,中國雖然是彩電大國,但是每年幾千萬臺的電視銷量,都是用進口液晶螢幕。
轉折點在2003年,這一年京東方收購了南韓現代的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開始了TFT-LCD產業的中國產化,這條生產線到2005年開始量產,至此我們用上了中國自己生產的液晶螢幕。
直到今天,京東方已經佈局了多達17條生產線(實際上是17座工廠),固定投資達到幾千億元,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成廠家,在電視,顯示器,電腦,手機等各類螢幕市場都是全球第一。同時,隨著京東方的引領,中國的其他品牌也進入這個產業,TCL華星,天馬,中電熊貓等等,可以說已經把日韓和臺灣的液晶面板生意全部搶佔。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螢幕價格才會大大下降。很多人特別是股民都在抱怨京東方投資了大量的資金,而股票業績並不好,實際上京東方不僅讓全中中國人能夠買到便宜的螢幕,同時帶動了整個顯示行業的產業鏈,成為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如合肥,成都,武漢等。
網際網路電視攪局,樂視重新賦予電視定義樂視這個名字,說起來大家也許都要調侃一番,但實際上,對於中國的電視行業,樂視超級電視也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2013年,中國的第一臺真正的網際網路電視釋出,就是賈躍亭的樂視超級電視。他首次把樂視網的版權視訊內容放在了電視裡,從此人們不僅僅能看機頂盒裡的節目,更能像在電腦上看視訊一樣,用電視隨意選擇內容,同時加入了語音控制等功能,成為網際網路電視的開拓者。
不僅產品突破了行業,樂視超級電視一直宣傳的“極致效能,顛覆價格”的理念,徹底把競爭對手的價格腰斬。這種幾乎不掙錢甚至賠錢的做法,正是從小米手機哪裡取來的經,樂視超級電視也和小米手機一同掀起了網際網路硬體和傳統品牌大戰的序幕。
接下來,整個行業為之一變,國內6大電視品牌(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海爾)紛紛跟進網際網路電視,連小米也隨後釋出電視產品,導致整個市場的平均價格迅速下降。
同時,由於國外品牌不能及時跟進,網際網路電視“功能多,內容多,配置高,價格低”等優勢凸顯出來,曾經的日韓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急劇下降。
可以說,樂視作為電視行業的攪局者,不僅拉低了電視的平均價格,開創了網際網路電視品類,而且大幅提升了整個行業對電視品質的追求。
直到今日,樂視超級電視的效能配置,做工和價格,個人認為都是行業的標杆,畫質上一直向索尼努力學習,硬體配置上永遠行業頂尖,內容和系統上開創了行業的先河,樂視當年所提倡的電視技術仍然在被同行所宣傳推廣。
而樂視超級電視的暫停鍵,按在了第四代超級電視上,自從賈躍亭交盤給融創之後,現在的樂視電視實際上名存實亡。
一口氣,沒想到寫了這麼多,這也算是我職業生涯前8年親身經歷的兩個老東家。雖然電視行業一直被看作夕陽產業,但是兩個公司為中國電視使用者所作出的貢獻不應該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