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語繪車
-
2 # 睿思天下
存款越多越不慌!一般來說,你家裡面存款越多,那麼當然心裡面就越有底氣,那麼就能夠做到心裡不慌了。當然了,如果你非要一個具體數字的話,大概200萬就夠了。
一般來說,水電氣暖物業費,大概一個月要600元錢左右。
通訊交通費用等,一個月也要400元左右。
還有買菜,買米麵油等費用,一個月大概2000元左右。
買衣服等,一個月500元。
還有一些錢,可以作為應急的支出費用等。
這樣算下來,如果自己做飯,比較節儉的話,一個月四五千元也是能夠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的。
那麼需要多少存款,才能夠讓每年的利息能夠足以支付生活支出呢?
我們下面來算一下。
多少存款,心裡不慌?如果真的想做到心裡不慌,那麼肯定是存款越多越好。而一般來說,如果家裡面有一套房產,然後再有200萬存款,這樣基本上就不會太慌了。
200萬存款,如果是存銀行按月付息的3年期大額存單,大概年利率為4%,也就是說,如果200萬存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一年利率將達到8萬元,而每個月利息將達到6666.67元。
這樣的每個月就能夠獲得6666.67元的利息收入,如果稍微省一點,那麼這樣的收入是能夠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了。
因此,如果你有200萬存款存大額存單,即使你失去工作,那麼也是能夠每個月獲得6666.67元的利息收入的,這些錢也足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了,這樣你就可以做到心裡不慌了。
結論綜上所述,存款越多,當然心裡就越不慌。但是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擁有一套房產,然後擁有200萬存款,那麼就能夠做到心裡不慌了。
-
3 # 佛元
有能力的人,沒錢會去賺,手裡一分錢沒有也不會慌;沒能力的人,坐吃山空,幾代人的積累在手也會被他敗光。
所謂人生有順逆,幣值有貶增,還是不要糾結在事情的表面為好。真正擁有鉅額財富的人,一般不會存款或存款很少的,他們講求的是資產和財務的健康組合,是現金流,是投資,是金錢永不眠。尤其當存款利率追不上通脹的時候,他們的盈利速度並不一定慢於銀行,怎麼會把錢交到銀行手裡呢。
這次疫情中,聽說有人算過,按同期物價標準摺合每月的消費錢數,一個健康的有生存能力的人,平時大概要有3到18個月的現金儲備即可。這是比較合理和現實的。
至於一個人要有多少存款才心裡不慌,哪怕這資料很小,乘以14億總人口數,任世上哪家銀行都是拿不出來,也不可能同意和實現的。
再者,不同的地區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消費水平不同,人們所謂的心裡不慌的標準也就不同。落後地區可能以為一百萬已經夠了,發達地區的人聽了這個數則會難以理解。
所以說,這本身就是個沒有統一標準答案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個人有無適應現實需要的生存能力,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比天天幻想著銀行賬戶裡有多少多少存款,現實得多。
您說是不?
-
4 # 宋馳
這個我覺得沒有標準答案、看每個人的生活水準,心態如何,總之是因人而異的一件事,就像很多人問,幸福是什麼?誰也給不出標準答案。因為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我認識一個朋友,身價過億。但是也表示很慌,我問他身價過億,吃喝不愁財富自由,還慌什麼?他說不知道投資什麼?怕資金編制,以後一個億也不值得一個億,會造成財富縮水。有的人,零存款,每月有多少用多少,你問他慌不慌,他說不慌。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所以沒有可比性,出發點不一樣。
假如是我,有多大存款不會慌張呢?
目前我的房子是貸款的,還有30幾萬沒有還清,另外,自己沒有買什麼保險,有社保未繳滿年限。此外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活,所以如果是我,換了房貸還有100萬的存款我就不會慌心了。因為我對生活的追求可以說比較低,也不追求豪車什麼的。如果有100萬存款,在面臨疾病和生活豆不會有壓力。加上現在還可以工作,年收入也是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
-
5 # 法重情深
別不信,家裡不論有多少存款?心裡都會慌的。
如果家裡沒有存款或者存款較少,人都會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手頭不寬裕,因此心裡會很慌。
但是如果家裡存款太多,人都會感覺到錢越多越不安全,怕被別人偷、怕被別人借,因此心裡也會很慌的。
其實這與個人的心理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錢多錢少?沒有一定的定數。
有的人即使家中沒有存款,但是照樣生活得很快活。有的人家中有很多存款,但是欲壑難平,因此生活得也並不一定快活。
我曾聽說過一個大款,據說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花1萬元錢,如果每天沒有這1萬元錢,他感覺到就沒法生活。
但對於一個老農民來說,這1萬元錢也可能會夠他花一年的。有的人很會節省,甚至於一天10塊錢都花不了。這要是用在那位大款身上,心裡是該多慌啊!
同樣道理,如果給一個老農民每天讓他花1萬塊錢,他花著也是心裡慌啊!
所以,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煩惱,沒有錢人有沒有錢人的煩惱。
錢多錢少無所謂,知足常樂才是最重要的。
-
6 # 席越
這個問題說穿了就是,多少錢才叫夠?
在我看來,答案就像人性本身,是一個無底洞。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無盡的,為了滿足這綿延不盡的慾望,多少錢都會顯得黔驢技窮。
慾望無法得到滿足,一個人就會感到心慌。
因為不能實現自己的慾望,很容易讓人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那麼這個問題是否就毫無回答和探索的必要了呢?
或者說,人心的貪婪真的就只能停留在這種境況,而毫無轉圜的餘地嗎?
顯然不是的。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許多人,沒有腰纏萬貫,沒有日進斗金,卻依然過得閒適安樂;而有些人極盡富裕之能事,權勢不容小覷,卻依然被煩惱所侵擾。
所以,要緊的是自身,是自己如何看待生活、看待金錢、看待幸福這回事。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之內,汲取無限的幸福感。
一個內心裝滿幸福感的人,自然就不會終日心慌意亂。
因為他懂得知足常樂。
-
7 # 小峰談理財
如果一定要以存款來讓自己心裡不慌,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可能有的人說,有50萬存款,我就不慌了,可某日你看上了一輛豪車,50萬瞬間沒了,你說慌不慌?也許有的人說我有500萬就不慌了,可如果一旦你養成了揮霍無度的習慣,500萬隻能是越來越少,等到花完那天,你還是要發慌。
所以,我認為,人要做到心裡不慌,如果只靠存款,很難做到,即使能做到,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普通人根本無法實現。所以,要做到心裡不慌,以下幾點很重要:
持續的賺錢能力賺錢能力在一定程度來說,要比存款重要的多,因為只要你有賺錢的能力,你隨時可以賺到錢。但如果你只有存款,存款一旦沒了,你就只能傻眼。
良好的消費習慣人的慾望時無窮無盡的,沒有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有再多的錢,也不夠你揮霍。所以,根本的是要保持良好的消費習慣。
保持合理的收入支出比例如果你的收入和支出比例能夠保持在3:1,甚至更大,那你的生活將是非常的輕鬆,心態也會更加放鬆。
比如,你的月薪是1萬元,你的日常消費保持在3000元,那你就不會有什麼壓力,因為每個月都會有盈餘,而這些盈餘就會不斷積累,你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
同理,如果你的支出多,那收入就一定要跟上,比如你的月支出是1萬元,但如果你的收入達到3萬元,甚至是更多,你同樣不會感到壓力。
必要的風險保障我們生活中,因為各種意外而大量消耗財富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我一個同事的朋友就是這樣,做生意賺過大錢,家裡汽車有寶馬、賓士,商品房4套,門面2套。可因為沒有保險意識,得了一場重病,為湊醫療費,不得不變賣了一套門面一套住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回答問題不易,也希望路過的小夥伴動動小手幫我點贊,我祝您笑口常開、心想事成、多多發財。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在下方評論。想學習理財知識的朋友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
8 # 第三隻眼觀
存款越多,越慌張!
存款的配備一定是跟著資產負債走的。
這是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種新常態,只有明白這個才能不被隱形收割。
貨幣超發是一個世界性趨勢,停不下來,只是超發的快與慢,這個取決於整體工業水平。像中國這樣的超級製造大國,貨幣超發不用多說也可以感受到吧!回顧一下過去二十年的工資水平漲幅,物價漲幅。工資與物價還是針對底層居民的,如果站的更好看核心資產價格波動,那就不是翻幾倍的問題了。
貨幣一直在增多,那麼必然伴隨著兩面:
1、貨幣貶值,這個很好理解,市面上商品服務沒啥大變化,錢多了,自然物價就漲,錢(也就是購買力)就相對貶值。
2、債務稀釋,這個是核心重點。說粗淺點,債務就是借了多少錢,貨幣都貶值了,債務也是貶值的,也就是被稀釋,二十年前欠銀行10萬元,還貸週期定為30年,隨著時間推移,貨幣超發,10萬元越來越容易還了。
聰明人都明白:在未來,錢=債務!
只要現金流跟得上,不斷裂,那麼債務越多意味著財富越大,算的是時間賬。
所以:
富人向銀行借錢,窮人把錢存在銀行。
富人拿借來的錢,投入到資產中,等資產幫他賺錢。
窮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存款和賺的那點利息,已經不足以再買入資產了。
過去是按勞分配,未來式按資分配,只有把錢投入資產,通過資產性收益,才能保證不被收割。
總結:
錢=債;
貨幣貶值伴隨債務稀釋,存錢等於被收割,借錢買資產等於收割別人。
未來的時代,一定是財富轉移的時代,富了這家窮那家,就看誰眼光走得快。
-
9 # 孟可的思想空間
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做到心不慌?
實際上對於普通家庭存款再多也無法做到心不慌。因為一般普通家庭也就幾十萬元存款。能過百萬的都是極少數。那麼一旦有一個病災之類的,這點存款根本就不夠用。無法做到心不慌。
要想增加存款就必須要努力工作,但是要想增加收入談何容易。
所以對於普通家庭與其往增加存款的方向努力。做這種事倍功半的努力不如構建投資理財組合。這樣才能對自己的未來心不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以購買百萬醫療險。這樣即使有重大疾病,商業保險會起到作用,家庭的治療費用和負擔會減少很多。
普通人幾十萬元存款放在銀行,10年20年後肯定會貶值。如果把這些錢大部分做投資理財。比如購買指數基金、國債、貨幣基金之類的,可以有效的抵禦物價通脹,甚至能夠實現自己的財富大幅增長。這樣就能很好的抵禦貨幣貶值。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僅靠存款來做到心不慌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構建保險、基金、存款等多品種投資理財組合。有了這樣的組合,才能夠在未來家有重大事情時心不慌。
-
10 #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根據不同家庭,不同城市,以及個人的不同消費狀況和心態來決定吧,沒有一個最終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人覺得,有房有車,50萬的存款夠了;
有些人覺得,有房有車,500萬的存款還是不夠;
而有些人覺得,沒房沒車,給他2萬,5萬,10萬,也就心理不慌了;
所以,多少存款可以讓你心裡不慌,完全看你生活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有沒有家庭,接觸的圈子如何等綜合因素,真的是世界之大,天差地別啊。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在上海生活,有房有車,有鋪子收租,有股票投資,還有一些額外的其他收入。
但是對於我來說,雖然已經有幾百萬的可投資資金,我也覺得是不夠的,甚至還覺得心慌。原因很簡單:1、中國目前通貨膨脹率非常高,這幾年達到了7%以上,實際可能更高,所以,對於我們這些30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幾百萬的資金雖然看似不少,但是在貶值的壓力下,會越來越不值錢;
2、已經成家,家庭支出的壓力很大。目前在上海一年的開支就要30多萬,其中10萬左右為孩子的補習+其他開銷,還有10萬左右為日常生活開支,最後10萬左右為消費支出和旅遊津貼等,所以,30萬多的開銷,10年就是300萬,20年就是600萬,你說幾百萬的資金夠嗎?
3、我認為環境是很容易影響人的,當你月薪1萬的時候,你周圍如果都是月薪5000元的,你就會感到自豪,並且會向下相容,也就是不願意繼續努力。
但是如果你月入3-5萬,但是周圍的朋友都是月入10萬的,你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甚至想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收入。所以在上海,我身邊的朋友基本都是一些比較厲害的,月入幾萬有為青年,有富二代,有自己奮鬥出來的 ,這就逼迫著你不斷努力,不要掉隊。
結論:因此,僅對於我個人來說,以現在我的狀況和格局,我認為至少要有1000萬以上的可投資資金,不算房產,不算商鋪,不算車子,並且扣除貸款,才能夠做到心裡不慌。
也許,未來當我真的擁有了1000萬可投資資金,我心裡的那個數字又會提高了。
這就是人性吧,也是驅使每個人進步的動力吧。
千萬不要覺得談錢很俗氣,成年人的世界裡賺錢才是唯一出路,為了不失去!!因為你背後有父母,有子女,有老婆,還有那麼多的友情和親情。
沒錢,你拿什麼來維護?是吧?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長大以後都集中精力去賺錢,去拼搏的原因,大家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
回覆列表
家裡面有多少存款心裡才不慌,這確實是因人而異的一個話題,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在社會越來越物質的今天,沒有錢的日子真的是不好過,特別是對於臨近中年,上有小下有老人,如果說手裡面沒有一點積蓄,心裡發慌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司空見慣的,不知道你心裡面對於存款這件事有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
第一,存款多少心裡不慌,還要看生活的區域,畢竟不同的地方消費水平不一樣,想讓心裡面不慌,經濟上有安全感,像我們這樣的四線城市,如果說沒有房貸車貸的話,手裡面能夠個50萬左右的存款,生活上應該來說過的還是比較愜意的,不會因為急用錢而變得措手不及。
第二,還需要看各自家庭的消費觀念,畢竟每個家庭的消費習慣不一樣,對於生活的追求也不一樣,有些人生活標準要求的高,除了吃穿用講究品質以外,每年還有固定的旅遊計劃,休閒計劃,這樣的話對於存款的說額就比較大,估計是,沒有個200萬的話,生活很難瀟灑起來,有些人覺得只要是能夠滿足生活需求就可以了,過日子就是平平淡淡,手裡面有個十萬,八萬的,加上自己現在還能掙錢,生活上也會獲得滿足感。
第三,存款多少錢不慌,這和每個家庭的生活現狀也有直接的關係,有的人無債一身輕,每個月的工資能夠有結餘,就覺得生活幸福感十足,而更多的家庭不要說存款,可能房貸,車貸還沒有還完,自己還倒欠銀行幾十萬了,不要說存款了,能夠早日的把貸款還清就是自己最大的目標。
個人覺得,如果說自己的保險不完善的話,家裡面必須要有一定的存款,如果說真的有一天自己得了一些疾病,可以拿得出錢來看病,可以不用因為沒錢而等病痛的折磨,或者說你應該有兩套房子,一套用來居住,一套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在我們這樣的城市,一套房子基本上也有將近百十萬,如果說真的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真的到了急用救命錢的時候,或者說不一定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絕對可以解決你錢上的問題,當然了,如果能夠有更多的固定資產更好。
總的來說,生活中不可預知的事情太多,提前給自己存一些錢,急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心裡不慌,所以說,能存個100萬,200萬當然是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