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小姐的精神領地
-
2 # 王小二雜魚闊論
我畢業的時候不知道選擇做什麼,畢竟任何社會經驗都沒有。那時候唯一的工作經驗就是兼職時候的經驗,眼看馬上就要畢業了對未來要去做什麼毫無頭緒那時候就很迷茫,很慶幸朋友直接讓我去了他的公司,一做就是三年。
我自己個人認為先就業再擇業比較好,你有了經驗之後至少你學會了職場的一些規則,對於你後期的工作會起到如虎添翼般的好處。
我們還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很多。
-
3 # Wanderer萬娘娘
Hi,
應屆畢業生進入社會前的迷茫是一種正常現象與通用問題,不必緊張,時間和經驗會逐漸減輕這種迷茫,直到消失。
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80%的恐懼和擔心都會煙消雲散,你會發現,其實也沒有你想象中這麼難。脫離學校進入社會也是一樣。你要知道,每一個職場人都是這麼轉化過來的,從學生到職員的身份轉換,是一個社會人的必經之路。因此,你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如果還是心裡沒底,可以提前諮詢身邊已經工作的家人或者朋友,取取經,如何快速適應。
先就業後擇業是有先決條件的,當你沒有太多選擇的時候,與其待業在家,不如先就業後擇業。因為越早進入社會,越早熟悉職場規則與社會“套路”,越能累積經驗,幫助你平穩度過從校園到職場的角色轉變。
-
4 # 阿文的vlog
現在是我實習的第五個月,相比較很多人來說,我的實習生活要幸運多了。
為啥這麼說呢?12月份從學校出來,因為同學的介紹,我來到現在的公司上班,一直做到現在。
關於工作上的迷茫,也曾有過,畢竟是剛畢業嘛,不甘心在家裡呆著,想去大城市闖一闖,但是心裡難免有些害怕,害怕自己會融合不到社會裡。
正好同學介紹我來工作,離家只有一小時公交車的距離,我就欣然答應了,心裡想:在家裡待幾個月,積攢些工作經驗,再去外面闖。但是沒想到,我開始享受現在的生活。工作在小城市,生活節奏慢,沒有多大的壓力,雖然住在宿舍,如果想家了,可以隨時回去吃上家裡的飯菜。城市雖小,五臟俱全,休閒娛樂都不少,父母就在身邊,工作生活兩不耽誤。
關於問題中的,先就業後擇業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先擇業,後就業。
因為我自己的經歷嘛,因為喜歡這份工作,我才能做到現在,而且我想繼續工作下去,沒有跳槽的想法。
或許會有人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可能每個人都會第一份工作就可以喜歡。但是我想說,只有選擇到你喜歡的工作,你才會成就你的工作。
回覆列表
我是2016年畢業的,在大三的時候,通過校園招聘的層層筆試和麵試進入了一家國有大行工作,崗位是櫃員,做了大概8個月,我被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所折磨著,總覺得看不到日子的盡頭!雖然自己的業務能力還挺好的,但是櫃員的工作量並不因為做的快,業務能力強而變少,相反會越來越多的工作量會被領導加到你的身上,然後薪資水平也與之並不成正比,可能剛開始的工作都是如此吧,我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到過年,和父母說了辭職的念頭,毫無疑問吃了閉門羹!
然而在2017年春暖花開的3月,我還是義無反顧的遞交了辭職申請,身後並沒有想好退路!是的,一點退路都沒有,可能覺得自己還年輕吧,不至於連個工作都找不到吧!
辭職之後和2個玩的好的女同學計劃出去旅遊,路線是重慶——四川——雲南,確實出去旅遊真的能忘卻各種煩惱,連迷茫也是,能被暫時遺忘!
出去旅遊了1個月之後,我回到了上海的父母身邊,開始了我長達一年的工作空窗期!是的,我迷茫了,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我,雖然理論知識學的很好,學習成績很好!然而專業實操知識基本為0,這個在求職路上吃了很多閉門羹!就這樣在家待了1年,這1年我過的很不好,內心很空,也很痛苦!
時間到了2018年的3月,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在父母的鼓勵下,重新編寫簡歷,本著學習的態度,降低了自己對薪資水平高低的心理預期,在招聘網站投遞簡歷找工作,最終被一家公司錄取了,職位是新媒體運營!就這樣,我的第二份工作一直做到了現在,雖然有點時候很忙,很累,但是至少日子很充實。我也清楚的明白,讓迷茫遠離我們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起來!
對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先擇業比先就業更重要!
因為走好你的人生第一步很重要!因為我們剛畢業,可能對什麼東西都未知,對求職方面也沒什麼經驗,很容易走彎路,進了一家不是很好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不適合自己,然後又衝動辭職,不僅讓自己陷入了求職的迷茫期,而且也浪費了自己寶貴的 “應屆生” 身份!
建議找專門的機構做一下職業測評和規劃,弄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能承受什麼,然後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也可以多和身邊的一些優秀的前輩們求取一些經驗,幫助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然後再朝著這個方向一直努力下去!
終有一天,你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與君共勉~